《深夜食堂》开播后,巨雷槽点成为此次改编的一张“名片”。原本众口难调的观众,这次达到空前一致。从演员演技、场景设置、服装美术...无一例外都被炮轰。目前豆瓣评分2.4,已超过5万人评价,与日版9.2的评分形成强烈反差。时光网评分为3.6,日版为8.7。
各种吐槽声中:有的说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是大排档和路边摊,有的抱怨制造粗糙演员浮夸,有的骂广告太多喧宾夺主,甚至连黄磊脸上的刀疤和蓝色厨衣也不能幸免...近年来,翻拍外国IP常常会因为“原作粉”不满意导致低分,一个已经非常成功的IP(《深夜食堂》自2009年开播来已形成强大影响力)为何拍成“既无本土风味,也无日式底蕴”的尴尬剧集?导演蔡岳勋在各大采访中对大家的吐槽做出了回应。
1、广告植入过多
回应:无权拒绝广告植入
蔡岳勋称在拍摄过程中,有很多广告植入自己都未知情,甚至开拍后加入很多他不知情的东西,镜头设置也没有过多话语权,连剪掉的权利也没有。广告商确实“衣食父母”之一,而导演在这过程的话语权和时间秒数的把控,对观众是否对这个广告买单起决定性作用。
早在开播前,海报和预告片中已经看到一箱老坛酸菜的身影,网友这样调侃“为什么要在广告里加入剧情”,导演解释方便面这个广告植入是先有剧情,联系自己常在半夜吃泡面的习惯,泡面作为食材本身没问题,是植入了才造成观众的反感。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如果在路边摊或者便利店,一个砂锅泡面或简单的泡泡面是完全可以作为宵夜,但如果走进一家挺有格调且有理念的料理店,厨子当着客人的面就撕开了一包老坛酸菜,那客人为什么要为这碗价格不成正比的泡面买单?可以是煮泡面,但至少要让客人觉得这碗面“高级”。想起刚上映不久的《喜欢你》,在泡面的处理上成了一大亮点。用煮泡面凸显金城武饰演的霸道总裁性格中对美食执着的一面,甚至在“民间”很有观众都觉得用“喜欢你”的方式煮泡面更好吃。
说回广告植入,蔡岳勋称自己以前在广告植入有很多成功的安利,比如:《白色巨塔》里医生喝的一种威士忌、《痞子英雄》中吴英雄的车。几乎绝大多数影视剧都免不了一些广告植入,从展现生活层面来说,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广告的痕迹。此处想到两个较为成功的广告案例:经典影片《楚门的世界》中,楚门身边的演员拿着Chef’s Pal厨具品牌念广告词时,除了忍俊不禁更体现了一种真实感,用真实品牌比虚拟的产品更有亲和力;还有就是《上帝也疯狂》中的可乐瓶,影片讲述南非土著人与现代文明人之间的故事,从天而降的可口可乐瓶代表文明社会的标签...蔡岳勋也自嘲自己终于完成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广告导演”,但更多的是无奈吧。
2、吴昕演技浮夸
回应:是故事框架单薄
开播第一集,吴昕的演技获得了一致差评。蔡岳勋称吴昕并非演技不好,而是故事框架了少了很多交代她性格的原因。面对骂声,吴昕第一时间发微博称要更努力面对自己的不足。
首先,故事框架过于单薄,但更深层次上是中日间文化差异以及情感处理方式不同。主演黄磊自己执导翻拍的《麻烦家族》就是一个失败典型,日影中的情感像“润物细无声”般一点点传达给观众,而近期国内的剧集是恨不得五分钟一个高潮三分钟一个撕逼传达给观众,比如《欢乐颂》,此处没对后者持反对态度,仅是觉得《深夜食堂》既无法完全忠于原版,又要传递原版中食物治愈人心,两者之间的矛盾。其次演员演技,该剧集齐众多人气明星,吴昕本是主持出身,自然无法做到专业演员对表演的细腻,赵又廷登场后似乎让观众对该剧演员的表演多了一点信心。或者真像导演说的,如果素材充分,吴昕的演技不至于这般尴尬。
3、黄磊要不要有刀疤?
回应:原著作者要求疤一定要保留
大家吐槽《深夜食堂》毫无本土气息,黄磊的刀疤也成为槽点。蔡岳勋称版权的合作谈得了一年半,其中有很多不能改的约定,有一条就是主角脸上的刀疤一定要有,甚至位置都不能变。观众在意的真的是黄磊脸上是的刀疤吗?其实不然。
黄磊一向的银幕形象是:文艺青年、好男人典范...这与原版相去甚远。小林薰饰演的老板,刀疤是他作为厨师背后还有更多神秘故事的入口,他寡言专注于食材,从客人的只言片语中去记住他们的胃...而黄磊不是,他的眼神带有试探性,更像是用上帝视觉在打探一群怪人,而他锅里沸腾的也更像是一锅心灵鸡汤。所以,刀疤也只是观众吐槽的一个入口而已。
4、服化制景过于日式
回应:情感传递需要这种形式
除了日料店,我们很难看到黄磊这样穿着蓝色偏襟的厨师。大多满头大汗浑身烟火味的厨子,或是以理念赢得顾客的年轻老板。蔡岳勋称关于黄磊的服装,经过很多尝试才确定,想让老板在温文尔雅中传递一份正式感。食堂的设置,也是沿用原版的日式居酒屋的格局,大量木质餐桌,老板在中间为大家服务。
导演称食堂的格局,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如果分散成为普通餐厅的格局,这种氛围就不在了。但常吃路边麻辣烫的观众一定知道,麻辣烫也是一群食客围着吃,老板自己穿串忙活,但不代表情感一定要用这种形式来表达。
5、为什么不拍中国的大排档?
回应:真这么拍,气质就变了
虽然宵夜文化各有不同,但从南方的大排档、到北方的路边撸串、马路牙子砂锅、台湾的夜市文化……反正,不是居酒屋里端出来的红烧肉、煎饼果子、东北粽等。导演回应“用一个撸串的档口拍《深夜食堂》的故事,那样的话就不是《深夜食堂》了,气质变了,形态也变了,我要描述的故事概念都变了。”这里面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翻拍到底该对原著做怎样的调整,是符合实际还是最大的做到形似的问题。
观众对原版的喜欢不是表现上的居酒屋、或者是简单又精致的日料,也不是演员多么了得的演技...而是稀松平常的日子,有一个地方像家一样,你多晚去它都还亮着灯,可以放松说着自己无关痛痒的故事,然后有个会记着你的胃和故事的老板。这才是《深夜食堂》治愈观众的地方。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
目前《深夜食堂》矛盾的地方在于:希望能尊重原著,传递出原著的气质和精神;另一方面,又希望寄托于这个架空的世界,去挖掘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角落。而现实生活与原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底蕴。华语版从造景、研究、服装,到从四面八方找了170几个场景和将近100个演员,耗时四年之久,可以说是相当用心,但目前从观众的反应看效果不佳。希望后续播出的剧情能打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