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2月1日电题:重现山乡美 期待福临门-湖南养猪镇重生记
新华社记者谭剑、刘良恒
最大的感觉是生态环境变好了,青山绿水又回来了。50多岁的彭进当了30多年的村干部,目睹了村里环境由好到坏、由坏到好的全过程。
彭进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福临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北部,是断肠明志红军师长陈树祥烈士的故乡。春节前夕,记者冒雨来到福临镇。沿途,他看到了绿水的乡村风光。房子看起来很新鲜。
当地干部和群众告诉记者,虽然福临镇的地名非常令人愉快,但福临镇的发展相对落后于长沙县南部工业发达的乡镇街道。就在10多年前,大多数人仍然依靠种田和养猪。
古华山村曾是福林镇的养猪状元村。1990年至2010年,处于养猪高峰期的古华山村家家户户都有猪舍,家家户户都忙着养猪。全村面积约7.2平方公里,年出栏生猪123万头,存栏量45万头,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养猪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难以估量的环境污染。在古华山村担任党总支书记的彭进回忆说,当时村里弥漫着刺鼻的臭味,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超标11倍,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超标。很多村民靠养猪盖起小洋楼,却要出门踩垃圾,张嘴吸臭气,甚至要买桶装水饮用、淘米、洗菜。
污染严重的地区,粪便和水流,臭气熏天,使福临镇人民遭受痛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福临镇党委书记陆宇表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粗放养猪模式不可持续。自2012年以来,当地政府决定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并有序实施养猪。
福林镇依托县出台的相关政策,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向村民宣传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农民拆除非法建设的猪舍,控制环境范围内的养殖规模。
珠山村支部书记黄伟告诉记者:我2014年在村里工作。我一上任就配合镇党委和政府拆除猪舍。那一年,村里拆除了20多万平方米。。当时,许多村民不明白。镇村干部讲解环保政策,做思想工作后,村民们慢慢明白,大型猪舍陆续拆除。
在实施有序退休的同时,全力修复生态。福林镇投资数千万元控制全镇500多个污染严重的池塘,通过种树和撒石灰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古华山村老党员段申发说:没想到,短短几年,池塘里的沟渠又变清了,又有鱼了。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福临镇文化旅游业逐渐升温。陆宇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参观陈树祥的故居,缅怀革命烈士,感受红色文化。仅2021年,福临镇就接待了40多万游客。
许多以前的养猪户也找到了发展的途径。同心村村民曹武林过去养猪,最多有300或400头牛。现在他养了20多头牛。他告诉记者,养牛的收入跟不上养猪,但污染要小得多。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环境,做出一点牺牲是值得的。
一些干部群众表示,今天的福临镇摆脱了污染问题,恢复了生态美、文化繁荣、人气旺盛的福地。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