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新军20万,铁鹰锐士却只有1600人,选拔难度为何如此大
朋友,你好,对于你说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说起秦国,必然少不了说秦始皇。大伙都知道,是秦朝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也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新局面。但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六国,离不开秦国的强盛。
秦国之所以能变强盛,又离不开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国经过商鞅的一系列变法,让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社会制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当然,商鞅的变法也包括了对军队内部制度的改革,正是这一举措,让秦国的士兵们士气高涨,甚至为了军功而变得残酷无情了。
对于你说的秦国的铁鹰锐士筛选之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指: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证据是敌人的人头。这意味着士兵只要在战场上多杀敌人,就有机会高升,获得荣华富贵、金银财宝甚至爵位。这一制度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士兵的神经,所以在战场上士兵们都是杀红了眼。
你可以想象一下,士兵们都杀红了眼,都忘了生死,一场战争下来,活下来的、又能拿军功的士兵有多少?而作为铁鹰锐士,那更是精英中的精英,筛选也将更加严格,换句话说也就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所以,秦国新军20万,铁鹰锐士却只有1600人是有其历史原因与历史根据的。谢谢。
导读:铁鹰锐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特种部队。由铁鹰剑士脱胎而来,由司马错创立选拔机制和训练方式。标准严格:下马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在秦国对外战争中另敌军闻风丧胆,是秦国军队的国之利器。
铁鹰锐士选拔方式:
首先是要有强健的体魄,负重举重若轻(这个标准估计是古今中外选拔特种兵的首要条件)。司马错规定入选者必须负重八十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才能通过体能测试;然后是作战:步战较武要在秦国新军的步军中名列一流,骑战较武要在秦军新军的骑兵中名列一流;个人勇武和体能都过关后,然后整合训练战术和配合。可以想象,新军都是配发铁质武器按照新的选拔方式训练出来的军队。更别说是优中选优的特种兵了。
铁鹰锐士的战绩:
巴蜀内斗,都请求秦国出兵。司马错率领铁鹰锐士一举击败蜀国,同年吞并蜀国。几年后再次出兵魏国,击败魏国后夺得河内之地。与魏国首都大梁隔河对峙。长平之战中,坚决击败了赵军的困兽之斗完成了坑杀40万赵军的战略部署。秦统一六国后,在抵御匈奴和平定南越铁鹰锐士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守仁君先说一下,无论是魏的魏武卒还是齐国的技击士或者是秦国的锐士,那不是什么特种兵,就是职业军人。战国时,为了应对日益繁多的战争,以魏国为首,各个诸侯国逐渐建立了一支专业打仗的军队。能够加入这支军队的国人,家里会得到国家赏赐的田宅,而且不用缴纳赋税,自己在军队里平日里训练还有钱拿,战时可凭军功加官进爵。
(魏武卒)
无疑,这支军队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持,魏国最鼎盛的时候也就维持了二十万的魏武卒,魏国没落后就再也组织不起来了。
秦国的锐士,则是仿照魏武卒建立起来的一支秦国常备军。
锐士由秦孝公时期初创,孝公时期因为奖励耕战,平民可凭借战功获得爵位。秦军士兵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有了锐士这一称号。
司马错时期,他效仿吴起练兵,(具体参考魏武卒选拔方法)从二十万秦国新军中挑选出来数千锐士,这些人步骑皆精,装备齐全,有强悍的身体素质以及团队精神,是秦军中的精锐。
说了这么多,守仁君想说铁鹰锐士历史上并无记载,是《大秦帝国》里杜撰的,不过战国中后期各国改革军制,建立战斗力强悍的常备军是事实,秦锐士也是常备军的一种,没必要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