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onami抽身的小岛秀夫终于自立门户,在Kojima PProduction成立后发表的第一篇声明中,小岛将自己团队称为“Homo Ludens(玩游戏的人)”,装的一手好X。
这个绕口的单词,来自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1938年的同名著作《游戏的人》。书中作者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定义游戏——在地上画一个魔法圈,在圈里世界本身的规则不复存在,游戏的规则取而代之。
在电子游戏的语境下,这个圈就是封闭的虚拟游戏世界。
抽象的说,每个游戏都自成一个世界。玩家们热衷的就是穿行于这些虚拟世界,寻找不同于现实的体验。
《真实犯罪》,早年拍死在沙滩上的GTA模仿者之一
而在打造虚拟体验的道路上,有一个游戏类型逐渐成为开发者的宠儿。也许因为它最接近我们对世界的感观——规则和物质的容器,也许因为开发者在这里有无上的权力,听起来像是神性般的至高诱惑。
它就是开放世界。
开放世界游戏首现于上世纪90年代,囿于技术限制一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渐趋成为主流,渐渐成熟于RPG和FPS称霸的年代,近几年终于稳坐最流行游戏类型。
以不计预算,敞开砸钱的《GTA》系列打开市场,紧跟着《上古卷轴》、《刺客信条》等一票差异化品牌瓜分剩余市场,到后期《塞尔达》、《巫师》等IP也向开放世界投出橄榄枝。另外,大部分MMORPG也可以看作开放世界。
早年间坑死多少开发商的开放世界游戏,不再是大厂才敢吃的蛋糕,甚至某些独立团队信心万丈的扬言做开放宇宙,看来“世界”已经不够塞它们的野心了,但这个类型是随便就能做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