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南京宝马肇事:媒体追问南京警方怎样算狂奔
2023-06-16 09:13:40 小编:Sophie周 我要评论
媒体追问|南京警方狂奔的标准何在?
来自媒体对目击者的采访称,宝马车的时速达到了200公里,但警方却表示“一路上,他的车速确实要比身边车辆快一些,但并没有出现狂奔的现象”。对于“狂奔”这样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样的速度才算狂奔呢?警方的否认显得有些毫无必要,从视频上来看,没有狂奔的速度,何来对马自达2的拦腰冲断?尽管现场目击者对于200公里/小时的界定势必存在误差,但否认“狂奔”成为了警方回应的一个硬伤。
现场曝光|肇事司机现场下车画面流出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 “我有620车祸那天,宝马车主第一时间走出车子的记录仪视频,你们需要吗?”今天上午直南君收到这位网友的私信,他当时正好经过事发现场,他的行车记录仪拍到了重要的一幕。
关于车速|比身边车快些但并非“狂奔”
事发时的宝马车速是关键信息,有网友表示,从事发瞬间的监控录像看上去,宝马车像炮弹一样撞上了马自达轿车,因此车速很可能在200公里/小时以上。
警方人士表示,具体车速仍需要进一步检测才能得出结论,警方事发后对王季进驾车轨迹进行了分析,从监控录像可以发现其并非一路狂奔,“一路上,他的车速确实要比身边车辆快一些,但并没有出现狂奔的现象。”
毒驾是一个法律规制较弱的点,所以,从舆论担忧的点来看,对于“宝马+冰毒”的组合,既表示惊恐又似乎愿意相信。一旦警方排除其可能性,舆论会认为缺乏考虑,甚至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当然,这种带有阴谋论的质疑缺乏基本的证据支撑,怀疑者并没有能够目睹现场,也无法真正接触关键性的证据和证人,他们的推断基本是碎片化的、断裂式的。因为引发他们怀疑的,并非仅仅基于南京车祸事件本身,而是立足于对公权力的整体不信任之上。
这种不信任进而蔓延到对肇事者是否发生“顶包”上,包括为何要给肇事司机戴上头盔,以及车辆处于查封状态何以继续行驶等等疑虑纷纷弥散在社交网络上。面对外围碎片化的质疑,南京警方基本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回应,尤其是D N A确定肇事者无误一项,在对真相的解释上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只不过这样的回应的结论基本上是否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警方的结论因为不符合公众心理的期许,又制造了更多的“猜疑”。
但警方毕竟掌握了“硬证据”,所以,事故发生时的速度成为一个质疑重点。来自媒体对目击者的采访称,宝马车的时速达到了200公里,但警方却表示“一路上,他的车速确实要比身边车辆快一些,但并没有出现狂奔的现象”。对于“狂奔”这样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样的速度才算狂奔呢?警方的否认显得有些毫无必要,从视频上来看,没有狂奔的速度,何来对马自达2的拦腰冲断?尽管现场目击者对于200公里/小时的界定势必存在误差,但否认“狂奔”成为了警方回应的一个硬伤。
在这场惨剧发生之后,对于真相的渴求几乎驻留在每一个事件关注者的心中,实时的消息公开发布,这是极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