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并卵!“无人收款”的考验究竟能揭示何种结论?
2023-06-16 07:38:52 小编:Sophie周 我要评论
杭州、北京近日分别进行了一场“诚信测试”——首次出现了两家“无人收款”便利店。超市里没有收银员,柜台上摆着收款二维码和流程图,自己算算买了多少,可以选择支付宝扫码在手机上付款,也可以把零钱投进收钱箱,整个过程由顾客自助完成。根据主办方披露的盘点情况,诚信付款的顾客占多数,也有人少付款,或是不付款“白拿”。
其中,杭州的试点超市6日当天卖出价值1.67万元的商品,收到顾客的自助付款1.37万元,诚实付款率约八成。
杭州店一天亏损3000元,到底是多还是少?但是不论多少,我都不认为这样的亏损及其所指向的那些“不诚信”者群体,是必须要被声讨的对象。我甚至不能够认同,将那些没有通过这个所谓“诚信测试”的人,视为非诚信者,或者将主动付款者视为诚信模范。其中的计较在于,诚信体系不只是道德层面的确认,更是法律框架内的规范与保障。
仅仅建立在对于道德及人性测试基础之上的“测试”,并不具有稳定的社会评价意义,甚至本身也不能作为对于道德与人性的评判。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一些自助售货区域虽然无人值守望,但通常仍然处于监控之下的原因。
人性善恶,本无定论。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很多时候不堪一击。这不是悲观的结论,恰恰是人类文明的深沉指向。因为正是由于人类社会制度及道德所形成的文化与文明,才让人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某种恶抑善扬的局面。而京杭两地的“诚信测试”的促狭之处在于,它以无人收款的方式,直接对人性进行释放与考验,这本身是犯险之举。我当然并不完全否定“无人收款”便利店这样的做法,如果它只是为了印证“人性经不起考验”这种判断的话。
在人性研究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主办者让招募的志愿者在一所模拟监狱中扮演囚犯和狱警,原定为期两周的实验,不到一半时间就因为发生流血暴力形势失控而中止了。这一研究得出了一个普遍结论就是,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在实验开始的时候,两组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不到两个星期之后,他们之间已经变得没有共同之处了。”这一研究后来被称为“路西法效应”。
就像大多数人达不到的那些道德都是某种伪道德一样,京杭两地对于人性或诚信的测试,亦恰恰是一种对于人性或诚信的“反动”。“当法律在裸奔的时候,你怎么能期望道德会穿上裤子。”这是一位网友对京杭“诚信测试”新闻的一句跟评。或许我仍然无法对此表示全然认同,但是两地这样一种“无人收款”的模式,实质上正是将人性置于祼奔的情状。人性之复杂,远远超出我们每个人对于人性本身的了解,在这方面,文明规范尚且来不及,遑论令它全然释放、尽情“发挥”。
如果只是一场小范围内的实验,不上升到对国人诚信乃至人性的批评,则京杭的“诚信测试”也无伤大雅。它至少让我们明白,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依靠道德之力,而缺乏了法律或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显然不足行远。而这一点,足以作为我们对于吏治、反腐、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珍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