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原地复活?债权人伸援手 以另一种模式自救
2023-06-14 06:59:29 小编:newtype2001 我要评论
科技产业里昔日巨头起死回生的故事不算太少,而柯达或许将奉献这一幕。
本周四,有两家柯达公司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在中国重新亮相。名为Kodak Alaris的新公司继承了老柯达的个性化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名为Kodak的公司则继承了老柯达的商业印刷业务。
尽管从法律关系上看两家公司毫无联系,但如此协调一致的步调说明两家公司内部仍有沟通。一家早已被媒体和业界宣判了死刑的百年老店,居然一分为二,在完整继承柯达各项业务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堪称原地复活的典范。
谁救了柯达?愿意在柯达最危险时候挺身而出的正是柯达的最大债权人——英国柯达退休基金计划(Kodak Pension Plan,以下简称为柯达退休基金),不仅免除了柯达25亿美元退休金义务,并向柯达提供6.5亿美元的现金,更伟大的是,柯达手中的7000余项专利并未转移到Kodak Alaris公司里。
尽管重生之后的两家公司在业务上很难说会一帆风顺,但是相比正被手机产业步步紧逼的数字照相产业,谁能笑到最后恐怕真的难以预料。一位前柯达员工称,剥离了传统业务的柯达起码可以慢慢出售自己手中剩余的专利,不用再怕巨头趁火打劫了。
百年老店的教训:危机来临时定位模糊
2012年1月19日上午,柯达在纽约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此之前,柯达刚刚收到了纽交所的退市警告。但资本市场并未对柯达失去信心,花旗集团给柯达提供了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以帮助其进行业务重组。
这场破产危机对柯达来说是一次迟早都会到来的教训,这家130多年历史的公司曾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全球胶卷市场的鳌头。据《经济学人》报道,到1976年,柯达在美国胶卷和相机销量中的占比已经分别达到90%和85%。直到1990年代,柯达一直都是全球五大最有价值品牌之一。
但随着摄影技术从胶片化向数码化转向,这家公司因无法放弃胶片的巨大利润而走向没落,据柯达提交的破产重组申请文件显示,其资产为51亿美元,债务高达68亿美元,已经资不抵债。讽刺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正是柯达研究院。
柯达迅速陨落的教训很难简单归结为在技术和商业之间取舍的错误,一位柯达老员工向媒体表示,柯达更多是错在危机到来时依旧定位模糊,技术上的更迭并不代表商业上的失败,电子技术无法毁掉制表业,电动刮胡刀也不能摧毁吉列,柯达本应让用胶卷成为一件更有档次和品味的事情。
柯达复活:另一种模式的自救
在外界认为柯达已经难逃破产命运时,事情却在悄悄发生转机。在寻求并购,出售专利解决债务问题等种种计划搁浅后,2013年5月,柯达最大的债权人柯达退休基金接手了前者个性化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
此前柯达退休基金曾向柯达公司索赔28亿美元,但最终他们不仅免除了柯达25亿的退休金义务,还提供了6.5亿美元的现金。
9月3日,这一计划正式公布,新公司成立,为了与柯达区分,新公司被命名为Kodak Alaris。值得注意的是,Kodak Alaris个性化影像业务的总裁Dennis Olbrich和文档影像业务的总裁Dolores Kruchten都是原柯达的高管,有柯达员工向媒体,实际上掏出真金白银的柯达退休基金并未干涉过多管理业务。
与外界对该公司将迅速出手这两项业务的推测不同,柯达退休基金主席史蒂芬·罗斯(Steven Ross)表示将保留上述业务至少十年时间,然后再考虑对外出售的问题。
显然,尽管法律角度上两家公司已无关联,但柯达退休基金对柯达的配合程度原超正常公司,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直到今天,超过7000项的专利仍保留在柯达手里,而非新成立的Kodak Alaris。
未来难测:两个柯达两种命运
躲过破产危机的柯达会怎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尽管柯达已经一分为二成为了两家公司。可以预见的是Kodak Alaris负责的个性化影像、文档影像业务属于增长停滞但利润仍在的业务,而Kodak的商业影像业务竞争激烈。
Kodak Alaris向媒体透露,柯达个性化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预计年收入将超过13亿美元。但在本周四的媒体沟通会上,这家新公司似乎也继承了老柯达的弱点,并未能很好的找到个性化影向业务的发展方向,但在文档影像业务上,他们已经有了针对企业市场的一系列规划,但即便如此,文档影像业务的发展前景仍然堪忧,无纸化办公已经和当初的数码摄影一样成为了趋势。
而精兵简政的柯达也并不乐观,因为分拆除去的两项业务体量巨大,商业影像业务目前仍在成长之中,以中国为例,柯达中国2012年的销售额大约为3亿美元,剥离掉刚刚出售的文件影像及消费类影像业务后,仅剩1.5亿美元,变成了一家小公司。
柯达盯准的市场是商业影响,有媒体报道,数字打印市场到201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50亿美元。包装市场容量2015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但目前,商业印刷及包装市场已有杜邦这样的巨无霸存在,柯达的转型未必能够迅速产生效果。
一位前柯达员工向媒体表示,摆脱破产危机的柯达有两个好处,一是尽管在商业印刷市场挑战巨大,但因为起点低,增长空间大,更符合资本市场口味。二是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手中的7000余项专利,起码现在不用担心巨头们趁火打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