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鸡肉加工厂 竟然是海外游戏公司最大买家
2023-06-10 17:56:14 小编:Deego 我要评论
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左)和Supercell CEO Ilkka Paananen
游戏公司之间的收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样很容易形成协同效应。比如腾讯上面的两笔收购,腾讯可以利用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帮助那两家公司做更好的游戏本地化,同时腾讯还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发行能力,让这两款游戏触达更多玩家,获得更大的成功。
现在,很多跟游戏产业八杆子打不着的中国公司也开始频繁收购海外游戏公司。最新的案例是,浙江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公司浙江金科过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当然,现在已经改名叫金科娱乐),收购了游戏公司Outfit7,这家公司的主打游戏是《会说话的汤姆猫》—— 一款很受世界各地小朋友喜欢的游戏。游戏里有一只虚拟的猫,会用奇怪的语调学你说话,会对你的触摸做出简单但又很有趣的反馈。
穿着化工防护服的汤姆猫
浙江金科为这家游戏公司付出的价码是10亿美元。
无独有偶,除了浙江金科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很多中国工业公司对海外娱乐公司的收购充满了热情:地产商万达收购了传奇影业(万达有影业部分的业务,这笔收购还是很讲的通的,可能是外国记者不了解中国吧),一家建筑材料生产公司收购了一家特效公司Framestore,浙江巨龙管业收购了游戏开发商Entertainment Game Labs。最奇怪的是,一家鸡肉加工公司收购了两家游戏公司,Digital Extremes 和Splash Damage。
一家鸡肉加工工厂
上述这些公司,在收购游戏公司之后,大多都更改了公司名称,让自己听起来更适合文娱产业。比如那家鸡肉加工公司,在收购游戏公司之后,把公司的名字就改成了乐游科技,而它之前的名字叫森宝食品。
但这些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的公司,怎么就走到了一起呢?生意场上,当然还是利益。
《彭博商业周刊》分析说,随着传统行业的日渐式微和利润下滑,这些公司的股价和市值都受到了影响。成功的游戏公司往往有着不错的利润和现金流,收购这些公司就相当于收购利润,能让自己的财报更加好看,同时可以刺激股价。
也正是因为这种收购能带来股价的上涨,所以这些中国公司愿意为海外游戏公司付出高额的收购费用。像Outfit7 这样的公司,要找到一个愿意出10亿美元收购的买家,并不容易。
对中国的收购方公司来说,要花这么一大笔钱去收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彭博商业周刊》调查发现,花10亿美元收购Outfit7 的浙江金科,2016年的毛利只有5500万美元。但浙江金科不愿透露这笔收购的钱是怎么来的。
除了要有足够的钱,中国企业还需要想办法获得政府方面对资金使用的审批。投资银行CODE Advisors 发现,2015年之后的游戏行业收购,70%的买家都是中国公司。对中国政府来说,不愿看到的是资金的外流,所以为了收购,中国企业往往还需要找到一家同时有美元和人民币的中介机构来帮忙。大致的收购流程如下:
1,游戏公司决定要卖
2,中国传统企业(以鸡肉加工公司为例)决定要收购,开始多元化尝试,以此提振股价
3,两家公司达成收购协议,但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不能简单的换成美元
4,一家离岸公司入场,它同时有人民币和美元,鸡肉加工公司向这家公司借美元并以人民币偿还,有时候手续费高达20%
5,这家离岸公司把美元付给游戏公司,完成收购
6,游戏公司拿到钱,创始人、投资人都成功套现
7,离岸公司等待中国政府审批
8,一旦审批通过,离岸公司就把游戏公司交给鸡肉加工公司
9,鸡肉加工公司的股价上涨
10,鸡肉加工公司的大股东财富上涨,有可能套现
在这样的三方交易中,游戏公司、离岸中介公司、中国企业都拿到了钱,都很开心。谁是输家就不好说了。
不过也有收购不成功的案例,通常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是在“钱”的流动上。这时候,最郁闷肯定就是等着被收购的那家游戏公司了,本来到手的钱,就这样消失了。
专注于游戏行业投资的伦敦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Paul Heydon 告诉《彭博商业周刊》,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一家矿业公司突然变成了游戏公司,中国政府也不确定这是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