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骑》是一款写实风格的冷兵器战争网游,游戏中的大量兵器、铠甲都还原自三国时期真实的军事装备,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冷兵器爱好者的喜爱。本期就由虎豹骑老玩家“幸运星”和大家聊聊冷兵器。
唐刀分类:
一、仪刀:仿制高锋利度的汉代环首刀,宫廷礼节用;
二、障刀:防身用,格挡用。比横刀短,比匕首长,长度在75厘米左右;
三、横刀:军队标准配置,苗刀和武士刀前身,结构坚固可用于破甲,长度为105厘米左右;
四、陌刀:横刀加长版,反骑兵武器,斩马用。可换装长刀柄。全长125厘米左右,刃长85厘米左右,换装长刀柄全长可至160厘米左右。
深度解读:
一、仪刀就是环首刀。因为环首刀从汉代新起,唐刀大部分沿用了汉代环首刀的设计理念,也是从环首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在唐朝使用环首刀作为仪刀,是崇尚汉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对古代汉朝文明的一种纪念和供奉。
切刃造直刃通慒01
二、在唐代通常会将唐刀与唐剑统称为“剣”,原因其一是唐刀与唐剑在装具装饰上是一致的,直刃唐刀与唐剑在入鞘之后外观上基本无法区分;其二唐刀与唐剑在制造工艺上非常相似,又因为在民间佩刀也逐步替代了佩剑的风气,故在品质方面唐刀与唐剑也用拥有了相同的要求;其三唐刀刀法基本承袭于汉刀刀法,而汉刀刀法基本源于秦末汉初的双手剑剑术,故在唐代横刀技击术也被称为“剣術”,此种定义和技法也随遣唐使传播至日本至今沿用,至于为何日本喜欢称剑道、弓道、居合道、茶道、花道、柔道、空手道、合气道等各种道,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唐朝文化的传播导致,唐代道教是国教,道教思想也在这个时期流入了日本,在道教看来人的修为就是道,所以日本简单地将各种需要修炼的技能称为道。
唐剑
日语汉字分别有两种音读法,其一是在汉代学的吴语读音,其二是在唐代学的国标读音。“剣”一字日语音读为:“ken”,从发音上来看应该是学的当时唐代的国标读音与现在的国标读音:“jian”仍非常相近,而“太刀”、“大刀”两词的日语音读均为“tachi”,而吴语中对“太剑”、“大剑”的读音分别为“taji”、“daji”或“duji”,从发音上来看这两词应该是学的当时汉代吴语读音,而为何日本人要将“太剑”和“大剑”从写法上改成“太刀”和“大刀”呢?原因可能是在唐代学习到了新式国标读音,又正好遇到唐代有刀即是剑的观念,所以为了加以区分两朝读音而特意更改,不然就会造成“太剑”一词即可读成“tachi”又可读成“taiken”的尴尬局面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弧刃
日本刀初期从汉代开始完全仿制环首刀,但由于技术交流和本土资源有限,日本只学到了环首刀的外形并没有学到制刀的实质:百炼钢、灌钢及包钢技术,从而导致日本盲目自信在白江口海战中佩戴仿制环首刀的倭军纵以近五万人、战船上千艘的部队仍然不敌佩戴横刀的一万人仅装备百余艘战船的唐军,此役最终倭国部队被全歼。从而也让日本认识到了实力上的代差,随即向唐帝国俯首,并派出多批遣唐使至长安学习技术和文化。唐代,日本经由回国的遣唐使那里掌握到了唐刀制造技术并开始了唐刀的仿造之路,随后发展出了自己的武士刀,初期的日本武士刀像多数唐刀一样多为直刃,中后期才发展出带有茎返和刃返的武士刀。另外唐横刀在日本被称为唐样“大刀”,而日本将自己发展出的武士刀称为“太刀”但是读音完全一致。
切刃造直刃通慒02
三、下文为日本文献《日本刀的发展史》一文中对日本学习中国刀剑技术的相关记述:(为方便各位吃瓜群众安心食用,幸运星主播已对下文进行翻译并添附译文,如阅至生硬拗口处请吞咽口水继续食用)
日本刀は、政治?経済?文化?风俗?习惯など、その时々の歴史的要因により、変貌を続けてきた。上古から湾刀の出现まで[编集]大刀(たち)を佩用する圣徳太子。黒漆涂の鞘に山形金物と长金具が付いた大刀を帯取と佩绪で下げている。
日本では独自に青铜制の刀剣类が生产されていたが、古坟时代以前にはすでに鉄制の刀剣类の生产が始まっていた。例えば、崎玉県の稲荷山古坟や岛根県安来市の古坟时代前期を代表する出云の大型方坟である造山古坟(现古代出云王陵の丘の一部)からは鉄剣、大刀が出土している。稲荷山古坟から出土した金错铭鉄剣にはワカタケル(雄略天皇)に仕えた功绩を记念して471年に作ったとの由来が115文字の汉字で刻まれている。この时代の刀剣の多くは朽损しているが、岛根県安来市のかわらけ谷出土の金铜装环头大刀は、奇迹的に优れた保存状态にあり、黄金色の柄をもち刀身さえも古代の辉きを今に伝える稀有な例として有名である。
7 - 8世纪以降の刀剣には原形を良く留めているものが多く、四天王寺の「丙子椒林剣(へいししょうりんけん)」や「七星剣(しちせいけん)」、正仓院の「金银钿荘唐大刀(きんぎんでんそうのからたち)」などが知られている(湾刀完成以前の直刀には「太刀」ではなく「大刀」の字をあてる)。推古天皇が「马ならば日向の驹、太刀ならば呉のまさび」と咏んでいるように、この时代、呉(中国南东部の総称)の刀が最良とされていた。が、日本の锻冶职人の水准も上升してきた。正仓院では唐太刀と呼ばれる海外からの渡来品と共に、唐様太刀と呼ばれる国产の直刀も保管されている。また、平造り?切刃造りの直刀、蕨手刀(わらびてのかたな)といった国产の剣も现存している。
金银钿荘唐大刀 (きんぎんでんかざりのからたち)
分类: 武器?武具
●仓番: 北仓 38
●寸法: 全长99.9 把长(锷含)18.5 鞘长81.5 身长78.2 茎长13.6
●说明: 唐大刀は唐风の大刀を意味し、外装に豪华な装饰が施され、仪式用とされる。国家珍宝帐に大刀100口が记载されるが、现存するのは本品のほか杖刀2口のみである。
译文:
日本刀因为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以及习惯等当时的历史原因,其外形一直变化至今。【绘图】古代在弯刀出现之前佩戴大刀的圣德太子。此刀在黑漆鞘上附有山形金属件与长金属件并配有长条刀带与佩绪。
日本曾自力生产过青铜制的刀剑,但在古坟时代之前开始了铁制刀剑的生产。比如从埼玉县稻荷山古坟与能代表古坟时代前期的岛根县安来市的造山古坟(现古代出云王陵之丘的一部分)类出云大型方坟内出土的铁剑与大刀。从稻荷山古坟中出土为纪念雄略天皇之功绩的金错铭铁剑,在公元471年制造并刻有115个汉字。这个时代的刀剑虽现今多数已经锈蚀严重,但岛根县安来市剑谷出土的金铜装环首大刀竟奇迹般地保存良好,至今仍然有着黄金色刀柄连刀身都闪耀着古代的光辉,非常有名和稀有。
7至8世纪以后至今能保持着原样的刀剑有很多,四天王寺的丙子椒林剑与七星剣,正仓院的金银钿荘唐大刀等都为众人所熟知(弯刀出现之前直刀都写做大刀而不是太刀),就像推古天皇所说“最好的马产自日向,最好的太刀产自东吴。”一样,在这个时代东吴(中国东南部的总称)制造的刀是最优秀的,而随后日本刀匠的水准也得到了提升。与正仓院被称为唐太刀的海外进口货一样,许多日本国产的被称为唐样太刀的直刀也被保存了下来。另外,还现存有叫做直刀、蕨手刀的平造、切刃造的日本国产剑。
金银钿装唐大刀
分类:武器、武具
仓号:北仓38
寸法:全长99.9 把长18.5(含锷) 鞘长81.5 刃长78.2 茎长13.6
说明:唐大刀是唐风大刀的意思,有着华丽的外部装饰,用于仪式和庆典。在国家珍宝账上记载有100口大刀,现今只有这口金银钿荘唐大刀和另外两口杖刀留存。
日本学者描绘的大唐全盛期疆域图
这段文献非常清楚的记载了日本进口中国刀剑和学习中国刀剑技术的历史,而且明确的指出了大部分技术的源头为当时中国刀剑技术最为优良的东吴地区。
根据以上日方文献和文物已经可以确定日本的太刀与打刀实为中国环首刀和唐刀发展出的另一条科技树和旁支,而最近有炒得很火的日本刀起源为日本本土的蕨手刀一说,其实大部分出土的蕨手刀为类似匕首的短刀,而中国也曾出土过类似刀型的单手刀,其刀型与传统意义上的环首刀、唐刀和武士刀的样式都相差甚远,逻辑上此类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日本武士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唐横刀以及唐代文化和技术的启蒙。在当时唐刀的制造技术和制造质量无疑是世界第一的,说唐横刀为武士刀之父绝不为过,也算给了武士刀一个很大的面子。最后要提一点的是既然唐代刀和剑都称为剑,那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唐代剑客、剑侠和剑仙其实很有可能真正用的是唐刀,比如我们熟知的李白同志等等。
切刃造直刃通慒03
四、因为至今为止没有出土过陌刀,所以陌刀的式样大部分人都在YY。更有某位大师说是三尖两刃刀。但我说这样的臆断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我们反向思维,为何至今为止没有出土过陌刀?其实不然,因为出土的陌刀都被人们认为成了横刀的加长版,唐代的军工体系极为严格,不可能把两种长度不一的刀型用一种称谓!又因为可换装的木制刀柄已经完全被腐蚀,所以导致我们的对出土的陌刀视而不见。
唐刀四式在《唐六典》中有明确记载,明确了一为仪刀二为障刀三为横刀四为陌刀。作为唐代书籍的编写者根本不可能把造型奇特三尖两刃的刀类划分为唐刀。唐刀的造型在当时已经形成制式和定式也不可能发展为三尖两刃的特殊造型。而在《太白阴经》中这样记载当时唐军的编制,一支一万两千五百人的部队,枪:十分,一万两千五百条。佩(横)刀:八分,一万口。陌刀:两分,两千五百口。可见当时部队已经使用陌刀作为部队的标准化配置,装备数量也不在少数。有人说陌刀不允许陪葬所以出土不了,那请问这个陌刀不允许陪葬是谁说的?根本就没有文字记载陌刀不允许陪葬一说,所以这个陌刀不允许陪葬一说根本没有史料依据。接着在从没有出土陌刀的窘境下便有人开始自己YY了这个谣言,最终发展成这个口口相传的都市传说。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而“陌”字在当时有田野的意思,传到日本后,日本的斩马刀也就叫做了野太刀,而野太刀即是加长版的武士刀。这也是加长版横刀即为陌刀最直接的证据!那又有人说《武经总要》里画了陌刀就是三尖两刃刀啊。那请问《武经总要》是哪朝编写的?宋朝吧,两个宋朝人用五年时间就编写了《武经总要》,5年考究完当朝武器我信,能考究完年代久远的盛唐时期刀类?我不信!而且当时也没有现代的考古技术。宋代的步兵用刀也彻底抛弃了唐代的制式,采用手刀作为宋代步兵标配,形制与唐刀大相径庭,且两朝相隔年代久远,所以对唐朝刀类武器的记载没有发言权,而对唐刀唯一有发言权的史料唯有《唐六典》、《太白阴经》等唐代文献。
看看后世明代大触的《三国演义》就不难发现,后朝文献所记前朝以至上古事物的偏差有多大!抛去其他不说,硬生生把宋朝的偃月刀穿越回汉朝给关羽就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后朝文献对前朝的事物描述难以使人信服,而在正史前四史的《三国志》中这样记载关羽斩颜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那么至少可以推断出两种可能性:一关羽使用的是一种兼顾刺击与斩杀的兵器,又因为是马战故关羽使用的很可能是加长版的马战用汉环刀。二关羽先使用了马战长枪长矛类兵器或许是槊将颜良刺于马下,后用环首佩刀将其斩首后返回,但是鉴于乱军之中单骑下马换兵器斩首敌将这种可能性略低,故第一种推测是较为科学的。
现在说回《武经总要》,宋朝人重文轻武,时年正是宋仁宗在位期间,宋朝人以学文为荣以习武为耻的风气更是如日中天,或许宋仁宗也隐隐发觉此种风气如此下去有使国防日益衰弱之征兆,才命两个文人官吏在五年之内编写《武经总要》成书,以备他日国难临头之时朝官无可用之本朝兵书,而宋仁宗时期已经历五代十国以及宋朝四朝皇帝更替,距陌刀鼎盛时期的唐早期贞观之治以及唐中期开天盛世已有近四五百年之久,就是相距唐末期的晚唐都有一百多年之久,再加上宋朝国防系统乃至部队配置因宋太祖的抑武祖训已经和唐朝截然不同,故很可能导致编书的两文官对陌刀只闻其名而不识其物,在五年成书的圣旨压力之下然后你们懂的……
陌刀换装长刀柄全长可至160厘米左右,可刺可劈,对马宝具。
加长诸刃造
五、亲测切刃造唐横刀与同样制造工艺的镐造武士刀对刀一次后,横刀无损,武士刀崩口。
唐刀的代表性武将:李嗣业、郭子仪、薛礼、李光弼、刘仁轨
现存技法:九连横刀
切刃造直刃
镐造直刃
注:本文观点均为作者“幸运星”个人观点,与虎豹骑官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