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离《三体》最后一本出版已经过去七年了,但《三体》的热度却仍在持续升温。甚至在两周前,奥巴马来中国参加活动首次见到刘慈欣时,便迫不及待地当面“催更”。然而,这位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得主、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创者,却对每经影视坦言,他至今都没想明白到底为什么《三体》能达到这样的影响力……
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 实习记者 王礼迪
每经编辑 杜蔚
2017年就要结束了,此前宣称要在今年上映的科幻电影《三体》又一次延期。而回顾今年甚至近十年来的科幻领域“年度作家”,刘慈欣仍是绕不开的人物,《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文学带到了世界的视野中。奥巴马主政白宫期间还曾动用总统特权,派人去出版社把还没出版的第三部翻译稿提前拿给他。
2017年冬季午后,我们在成都“逮到了”刘慈欣。
他来参加科幻活动,上午与科学家们对谈,在没有参会安排时,他一个人在阳光很好的园区里转悠。当他在咖啡桌前一落坐,即便长得是一张大众脸,刘慈欣还是被科幻迷们发现了,他们捧着三册厚厚的精装版《三体》请他签名,小小的咖啡厅很快被围得水泄不通。
▲刘慈欣被热情的科幻迷们团团围住(实习生 张玉路摄)
眼见和朋友的聊天无法进行下去了,刘慈欣瞅到一个间隙,赶紧从人群中脱身出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们还是走上前自我介绍并提出采访请求,不料刘慈欣爽快答应。“找一个安静点的地方说吧。”他说。
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得主,以千万元版税收入屡次登上作家富豪榜,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创者……外界种种殊荣加身,刘慈欣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质疑和理性思辨。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与刘慈欣畅聊三小时,得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
《三体》之后已经七八年没写一个字了
尽管离《三体》最后一本出版已经过去七年了,但《三体》的热度却仍在持续升温。在美国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里,奥巴马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毫不掩饰他对《三体》的喜爱。“我觉得《三体》读起来特别有意思,我每天处理的‘破事儿’实在是太琐碎了,跟对抗外星人入侵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就在两周前,奥巴马来中国参加活动首次见到刘慈欣,还当面“催更”。“《三体》是一本传奇,很伟大。你是否在创作下一本书了?写好后能不能寄给我一本?”奥巴马热切的问。
这也是读者们关心的问题,刘慈欣向我们坦言,《三体》第三部出版以后,他已经七八年没写一个字了。
为什么呢?“写不出来。”
是不是觉得逾越不了《三体》的高峰所以不敢写?“不存在,我写的再烂前面也有《三体》。但是写作是个很累的活儿,你没有动力自己都不想看,怎么写。你写一个读者不想看的东西浪费大家时间,还不如不写。我现在想写一个和《三体》完全无关的故事。《三体》支线故事这些,等老了没有别的想法了再写。”
▲《三体》系列评分(豆瓣/图)
“六零后”的大刘已经爱了科幻几十年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读科幻,初中时动笔写科幻。就像球迷爱看足球赛一样,你问球迷看球哪有趣,他们也说不清。就是感觉到能扩展自己本来很狭窄的生活空间。让自己的生活多了更多的视角。”
大学毕业后刘慈欣分配回山西阳泉,在娘子关电站当一名工程师。这一做又是几十年,最初萌生写三体的想法,是因为看到一篇科学文章,“三个质点在自身引力下运动”,创作的时候最初想法就是“假如宇宙中充满着文明,它最糟糕的是个什么状态?”然后顺着往下想,这个念头像植物一样生长开来。
作品创作出来后,作者就“死了”,想象力全部交给读者。很多人都从《三体》里读到了人性的深刻。也不断有评论家认为科幻是载体,对人性和社会性的展示才是科幻的终极目的。
刘慈欣不敢苟同。“一来科幻作品本来就不是那个目的,科幻的目的就是科幻本身,科幻不是平台也不是工具。就像侦探小说,里面的推理就是推理,不是为了反映人性的。”刘慈欣说,“二来也说句大实话,咱工科男也没主流文学家的那种笔力。你们老说理工男、理工男,其实理科和工科还不样,我们工科最俗。(笑)”
出版仍然不赚钱,但科幻影视IP已是天价
一边做着电力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三体》,到写《三体3》时,水电站因为污染关掉了,刘慈欣就一直“在家待着”。
“业余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从未有过经济上的困难。“电力系统的收入还不错。科幻是闲情逸致的文学,苦难中写作肯定是不行,虽然它自己写世界末日。”
如今版税和影视改编权更是让刘慈欣财务自由了,但这只是特别罕见的个案。大部分科幻作者光靠写作没办法生活,即便能生活也很紧张。
“因为科幻市场就那么小,做专职是没办法生活的。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只写短中篇的话,一千字也就不超过三百块钱,少的一百五,多的二百,一年要写多少才能生存?长篇那会儿的销量一本过五万就不错了,年百分之十的版税而言,又能挣到多少钱?”刘慈欣说。
科幻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列为“精神污染”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恢复,2003年又陷入低潮,没人关注、没有大资本参与购买,所谓“科幻产业”无法步入循环。“市场不行,2003年我参加大学搞的一个科幻活动,那时候的规模很小,作者参会都是自己花钱去的,没有赞助、没有媒体关注、读者热情也没那么高。没有今天这种把作者围起来的现象。”
到了现在,中国的科幻市场可以支撑全职科幻作家了吗?
▲刘慈欣与每经影视对谈(每经记者 王礼迪摄)
“出版仍然赚不了钱,但影视改编权已是天价。有个科幻作者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资本家拿着钱要毁灭我们,广大科幻作家盼着他们拿钱来毁灭。’(笑)”
不过奇幻文学、网络文学的写作倒是养活了很多人。刘慈欣认为这倒不是因为它们与科幻的题材有多大差异,而是因为大家的生活写作方式不一样。刘慈欣在创作期间避免和读者交流,“因为怕影响自己的思路”。但网络文学的反馈性特别强,读者的意志牵动着网络作者笔下的故事走向。
“我认识一个网络作家,他写的时候列个表,打钩的人物还活着,打叉的就死了,他说怕忘记了(笑)。所以说网络文学的写法很不同。”
资本对科幻创作的影响是什么?
“这个月拿一百万来买你的改编权,下个月又说不买了,来来回回还有什么心思写作。”刘慈欣说,但他认为这很正常,虽然科幻文学不像网络小说那样由读者掌握着“小说中人物的生杀大权”,但科幻依然是一个商业性很强的东西,作者不可能只面对自己。“你和出版社、主编都会有商业上的考虑,包括故事进展、篇幅长短都要考虑读者,所有科幻小说都是这样。”
《三体》挺好,但它的质量匹配不了那么大的影响力
随着资本对影视的热情,科幻IP水涨船高。美国科幻大片刺激着中国影视界想拍科幻片的愿望。
刘慈欣的五部科幻小说分别被陆续被几家公司拿下电影改编权,其中《三体》的电影改编权最终落在游族影业。据每经影视了解,《三体》影视改编卖的时间比较早,现在的价格早就是过去的十倍之多了。而《三体》这部电影的上映档期却一拖再拖。
“必须需要时间,《阿凡达》还推迟两年上映呢。”刘慈欣显得很坦然,他是《三体》影视改编团队的总监。“这种高成本的科幻电影项目中国还没有经验,比如项目管理方面就没有经验。导演团队、剧本团队、特效团队,特效团队还不止一个,有传统特效团队和电脑特效团队……这些方面之间如何合作协调?没有经验。它的进度当然慢,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
事实上,《三体》的原著已经在科幻电影丰富的好莱坞大导演手上传了个遍,李安也考虑过,但最终没有人接手。“因《三体》的主题比较复杂,主题复杂对于大成本电影而言是个灾难。像《星际穿越》,虽然里面有很多硬科幻原理,但主题简单就是‘保护家庭、拯救世界’。《银翼杀手2049》主题复杂,也成为了经典,但票房并不好。”
▲《银翼杀手2049》内地票房扑街(CBO中国票房/图)
《三体》成为有史以来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高晓松说《三体》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的高度,《三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慈欣礼貌对我们回应道:“划时代?你得等着时代来划你啊。80年代有比《三体》影响力更大的作品,你听说过那本书叫什么名字吗?《三体》的第三部从出版到现在不到十年,没办法判断它的真正地位。”
而且刘慈欣至今都没想明白到底为什么《三体》能达到这样的影响力。
“我完全没料到,我和出版商都没料到。”刘慈欣直摇头:“你看看最早《三体》的封面,三个版本三个样,很随便的封面。这就说明大家对它的预期没那么高。我有四十年的科幻阅读经验,我能判断一个作品的高度,包括我自己的作品。《三体》是挺好的,但它的质量匹配不了那么大的影响力。其实文化产品成为‘爆款’有很多微妙因素,它们也许恰好拨动了社会的哪根神经,有机遇和运气的成分。明智的评论者也会预料到这一点,只是他不好意思说。”
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书畅销了,这个作家的其他书也会畅销,但《三体》畅销对刘慈欣其他作品销量没有影响。“这就说明它的偶然性,不可重复。”
但对铁杆粉丝而言,《三体》的“神圣性”不容置疑,它几乎成为了粉丝间相互识别的一种代码——粉丝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分两种,看过《三体》的,和没看过《三体》的”。
全国有很多《三体》的粉丝群体,他们对于书中对未来世界的认可在群体内部产生了很大的黏性。刘慈欣清楚,很多热爱《三体》的粉丝不允许任何对它负面的评价。对于这样的狂热粉丝群,他是有点忧虑的:“不要推动它,一旦推动就比较麻烦了。”
(实习生张玉路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