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针对老鼠的最新研究表明,偶尔深夜玩手机可能更容易入睡,夜间短暂的手机光线照射并不一定会扰乱你的生物钟,包括睡眠习惯。
研究人员使用老鼠进行昼夜节律研究,对于老鼠和人类,昼夜节律主要是由大脑视交叉上核(SCN)负责控制,它是下丘脑中一个很小区域,它的一个关键方面涉及到调节人们的睡眠和觉醒,或者光亮和黑暗循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我们眼睛接受的任何一种光线都会影响大脑视交叉上核,从而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光线信息进入大脑视交叉上核,可使身体时钟与光亮和黑暗循环周期同步,大脑视交叉上核相当于一个主起搏器,能够确保所有东西都保持同步。
研究小组希望验证这个长期存在的理论,即大脑视交叉上核对任何曝光都有反应,因此,他们培育了视网膜上有感光神经细胞的老鼠,这些细胞只能与大脑视交叉上核进行沟通,然后让老鼠在短时间内适应暴露在光线环境。
由于老鼠不同于人类,它们是夜行动物,光线照射应当促使它们入睡,但是白天时间并不受光线照射影响,它们会正常地睡眠和觉醒,在睡觉前后,它们的体温存在可预测性波动,这与老鼠正常的昼夜节律保持一致。
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对敏锐光线的反应(短暂暴露在光线下)是一种不同于长期暴露在光线下的神经通路反应,这种神经通路不涉及到大脑视交叉上核。
如果存在两种效应——敏锐光线和长期光线曝光,是通过相同的途径产生,那么每一次轻微的光线暴露都会改变我们身体昼夜节律的风险。
很显然,老鼠和它们的大脑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研究小组表示,即使相同的普遍原理适用于我们,也没有明确的线索表明大脑中存在其他通路,毫无疑问,在深夜长时间或者频繁暴露在光线下会影响人类的生物钟,但目前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进行验证。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长期夜间暴露在灯光下,以及由此导致的睡眠中断,可能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也就是说,人们不能以这项研究为借口,用智能手机通宵看视频。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一天中错误的时间光线照射具有致癌作用,我们希望人们深夜暴露在灯光下保持警觉,这样将不会受到昼夜节律变化相关的健康风险,例如:糖尿病、抑郁症,甚至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