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虚拟偶像早已经风靡全球,在国内同样人气急升,有着甜美的外表、讨喜的人设让“嘉然”(乐华娱乐旗下的虚拟偶像女团“A-SOUL”成员之一)活跃在各大社交网站上,也将“虚拟偶像”这个词带火了。日前“嘉然”将在B站举办她的“100万粉丝纪念直播”。
这场直播似乎有些姗姗来迟,早在去年9月,嘉然在B站的粉丝数量就已达到了100万,成为B站有史以来第一个原生的,从0开始成长为百万粉丝的“虚拟偶像”。
嘉然并不是首个被定义为“虚拟偶像”的角色。近年来,国内虚拟偶像行业正在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明星“翻车”事件不断,“虚拟偶像代替真人偶像”的话题更掀起了人们的一阵追捧热潮。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虚拟偶像带动的产业规模为1074.9亿元。千亿市场规模下,虚拟偶像真的不会“塌房”吗?事实并非如此。
在百度百科上,虚拟偶像的定义为“通过绘画、动画、CG等形式制作,以商业、文化等具体需求制作培养,在因特网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进行的像歌手一样的活动,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
也就是说,虚拟偶像是按照人们的现实需求、喜好来设定的,仅存于网络空间的数据建模偶像。事实上,虚拟偶像这一概念源于日本。早在2007年,日本就推出了虚拟偶像:初音未来。
作为初代虚拟偶像,初音未来不仅拥有技术合成制作出的专属声音,还有如真人般详细的籍贯、身高、体重等信息,这让初音未来在推出后收获了大批粉丝,甚至被一些二次元“宅男”奉为第一偶像。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的产业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
市场规模日益增长的同时,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码布局。据不完全统计,虚拟偶像赛道在2021年获得的投融资就有20余起,投资方包括字节跳动、阿里、网易等。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京麟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扬则认为,虚拟偶像相对完美的人设,加之技术赋予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满足了当下年轻人对科技感、新鲜感、个性猎奇方面的精神需求。
不过,对于虚拟偶像行业存在的潜在问题,业内人士同样表示担忧。李扬向未来网记者表示,虚拟偶像在青少年视野中呈现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易让青少年在追逐虚拟偶像完美人设的过程中迷失自我,甚至过度沉迷。
“在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时,青少年可能因落差感而产生挫败的心理,对身边人的缺点难以包容和理解。长此以往,还可能产生逃避和厌世心理。”李扬表示,不止青少年,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中的强烈反差,同样会让年轻人群体对正常的线下交往失去兴趣和信心,部分严重的可能逃避现实生活,沉溺在虚拟世界中,无法正常结婚生子,进而导致生育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