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东方周刊
文/蒋光耘 编辑黄琳
成都安顺廊桥
在成都,没有一首诗会像九天开一成都,千户入画那样深入人心,时不时刷屏,占据热搜。因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过去看到的盛景,在今天的成都抬头可见。
成都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为什么行?
芙蓉花城醉千年
自古以来,成都就有一个别称:芙蓉城,简称蓉城。
也许是天府之国丰富的生活造成的,成都人更追求文化品味和浪漫情怀的生活趋势。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主人孟昌和他的妃子华瑞夫人特别喜欢著名的花,尤其喜欢芙蓉。这种花不仅广泛分布在宫殿内外,还被命令在成都的城墙上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照顾。
每年秋天,芙蓉花盛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人倾城外赏花。
成都的另一个别称锦城也与芙蓉有关。据《成都古今集》记载,孟蜀后主于成都,尽种芙蓉,每到深秋,40里为锦,高下相照,因名锦城。
宋代大作家苏轼曾经说过:叫拒霜知不称,但仔细想想最适合霜。东坡叫拒霜的植物是芙蓉花。宋孝宗甚至称赞芙蓉的高贵品质:托根不与菊为奴,历尽风霜不肯降。
蜀灭亡后,芙蓉花在成都逐渐枯萎,但许多人仍然喜欢它。清朝乾隆54年,四川总督李世杰留下的《芙蓉种植》石碑记录了成都芙蓉城的壮丽景色。今天的成都有无数的花,但芙蓉花仍然在街上开放。
芙蓉花于1983年5月26日正式命名为成都市花。
不类河流,竟如一海
感谢上帝,在经历了这么多危险的旅程之后,我看到了一座水城,看到了一些与我的家乡相似的场景。从元大都南下,爬过山,一路到达成都,马可·波罗对眼前的成都感到惊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早说成都是水城的人大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他在《出郭》等诗中称成都为江城。
无论是水城还是江城·波罗惊叹道:有一大川,经此大成(成都)……这川宽,不类河流,竟如一海。
游锦江和福河是古代成都人的最爱。直到清末,游锦江和赛龙船仍然是成都最大的群体活动。从万里桥到九眼桥,游江的船和喧闹的笑声填满了锦江。岸边也挤满了人,晚上还在唱歌。
河流不仅带来了生命之水,也是旧成都的主要交通道路。晋朝人常曲在《华阳国志》中记载,隋朝蜀王杨秀在修建蜀王府时,从温江开辟了一条特殊的运河,将木材、砖直接运到成都中心。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岷江上游每年通过河流漂移的木材仍有50万立方米供成都建设。
伴随着水城的桥梁数不胜数。《华阳国志》云:故蜀立里,大多以桥名。直到今天,以桥为名的街名依然存在,如青石桥、平安桥、卧龙桥、玉带桥、司马桥、磨子桥等。这些古桥多姿多彩,构成了老成都最美的景观。
安顺廊桥是成都最早著名的桥,因为《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人中很有名。被称为成都第一座桥的是万里桥。在古代,万里桥下的河很宽,是成都训练水军的地方。公元1177年,在观看了河流演习后,陆游写下了一首诗东北倾斜,胡床射击,春天晴朗,流传至今。
据《成都通知》记载,到清末,成都有20多个池塘,近200座桥,还有40或50条以桥命名的街道。成都是一座真正的水城。
园林之城独特
成都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根据《华阳国志》,成都最早的花园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蜀王开明九世公主死后,他命令人们从北郊的武都建造墓地,然后在山上建造寺庙和花园亭。武担山已成为成都最早的景点,也是成都园林的原型。
公元前310年,张仪四处掘地取土筑城,形成了城北的万寿池,城东的千秋池和城西的柳池。这些池塘经过引水,种花插柳,修建亭台楼阁,一时成为成都人的浏览胜地。
隋灭周后,蜀王杨秀在成都凿摩诃池,蜀官划船入池,曲折十多里,可见其规模巨大。
到了唐代,万古良相李德裕在四川新建了东湖,曲池走廊和古树苍苍。西川节使韦泉在成都锦江、府河汇处建河江园,园内建有合江亭、苏华楼,被誉为成都园亭最佳胜地。
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健、王衍父子先后将摩诃池扩建为皇家园林宜华花园,在合江亭旧址建芳华花园,在百花潭上游建梅花园。王燕经常大规模旅行,人们观看。后蜀皇帝孟昌直接在成都建了一个超级芙蓉园,被称为东方花都。
自隋唐宋以来,成都佛教寺院文殊院、昭觉寺、道教观青羊宫、二仙庵、新都宝光寺、龙藏寺等。除了寺庙规模宏大外,还有几十亩甚至几百亩的园林围护,红墙绿树,曲径幽静,环境优美。因此,它被称为第一禅林和十方丛林。
2000多年来,成都园林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性丰富,自然原型成为成都园林的基础,与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四川文人墨客众多,更注重精神园林,即无园不文,因景成诗,因诗成景。
花城、水城、园林城,成都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遗产,丰富的自然禀赋,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优越的现实条件。成都是实践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如今,成都正在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路径,连接历史文化,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自然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