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我有中国,中国有我。今天,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收益意识显著提高,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之际,这个版本今天推出了一个特别的计划,展示了六个领域成千上万的奋斗者的故事。对祖国的爱凝聚在他们每天努力工作的汗水中,汇聚成一个更美好的时代。伟大来自平凡。做好每一项平凡的工作是不平凡的。让我们为不懈的奋斗者欢呼吧!
——编 者
嗡嗡作响,信号指示灯闪烁,一排排的化纤管从生产线自动落在手推车上,沿着既定的轨道进入包装车间。然后,在一个巨大的机械臂的牵引下,包装、标签、存储,一次完成。
走进浙江桐昆集团恒邦工厂二期工厂,王亚江像往常一样走动检查,不时按下控制面板上的几个按钮。
我们连续24小时生产。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晚班生产情况,确保每个丝饼的质量稳定。他指质量稳定。他指,说纺丝断头次数和丝饼优等率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过去,在传统统的生产线上,我们必须依靠一支烂笔来复制生产条件。智能化改造后,每一位一线员工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质量监更加方便。
今年是王亚江进入桐昆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20年来,从最初的纺丝工到如今的车间主任,蜕变的不只是身份,一个企业从传统生产向智能制造的变革更印记在他的眼眸深处。
作为一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智能转型是桐昆在内外交困境中的一场自我革命。王亚江仍然记得2008年春节的劳动力短缺:为了确保外国员工回家参加春节,企业只能从行政岗位转移到前线。当时,客户到工厂投诉产品触发、混合批量、损坏等人为问题。
机器更换,如箭在弦上,发送从未停止。自2008年以来,桐昆每年对一部分或一个环节进行智能改造。在过去的10年里,一家智能工厂已经完成,从点连接到面。只是把‘摩托车’变成‘汽车’,转型升级,我们很努力!王亚江说。
多年来,他目睹了车间的变化:工人们从熙熙攘攘、汗流浃背到分工、整洁舒适。过去,纺丝都是手工搬运的,一包丝720公斤。平均每班每人负责50包丝的生产、包装和仓储。一天结束时,身体受不了。现在,人力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那些极其费力的过程交给了智能机器。车间常年恒温,基本不出汗。
晚上8点,城市的霓虹灯已经亮了,孙燕林的新纤维研究室仍然灯火通明。她和她的团队正在开发一种热湿舒缓纤维,可以在运动后迅速传递汗液,使皮肤无闷热。
现代人对服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们应该不断了解客户的需求点和期望,并将其解码为技术指标。孙燕林已经50多岁了,长期担任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多年来,她一直在睡觉。
项目项目的进展并不像预期的那么顺利。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现有的标准评价体系中,很难找到新产品的特征指标。例如,如何衡量舒适度,定量指标,以及如何测量这些指标?
由于桐昆的智能工厂,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道路要平坦得多。在智能生产线上,操作指标数字化,可以在线检测和模拟,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9%。此外,机器大大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不稳定性,产品不良率由1.2%降至0.7%,质量更稳定。事实证明,孙及其团队一年多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产品上市后,利润率比传统产品高50%以上。
今年3月,通过社会招聘,95年代后的余瑞进入桐昆,成为负责两条生产线的工匠。与同类企业相比,我们的智能水平非常高,我们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的工程师和核心技术。余瑞承认,虽然工作环境与商务办公室白领存在差距,但桐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嘉兴、湖州等地建设了新工厂。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王亚江逐渐感到压力,企业和国家的发展步伐永远不会停止,那么我的学习就不会停止。今年,他招募了一名负责丝绸质量控制的大学生。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赶上我,建立一个工业力量。
多年来,孙燕林的名片头衔越来越多,但她仍然喜欢别人叫她孙工,工程师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说到这里,她的语言速度加快了,无法掩饰她的兴奋。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她必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以引导和推动后来者。
【网友留言】
在国庆节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网民通过文字、照片和视频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爱和祝福。其中,本报总编室、新媒体中心、快手APP截至10月1日晚8:00,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10万,话题参与者超过890万,点赞超过15万。
来自1995的网友:一生能有多长,在中国能有多幸运。
网友A奋斗:伟大祖国泰民安,我爱你中国。
雨晴7358网友:爱国要坚守岗位。
网友雪飘道:没有国家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网友童话烟云:爱家爱国,是大家应有的感情。
网友每天披皮:感谢祖国给我们的美好生活!
总体规划:王军、刘莉莉、吴燕、吕莉、黄超、巩育华、祁嘉润、屈信明
制图:沈亦伶 韩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