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训练,讲究伤口处理
■郝东红
茅文宽 绘
医生,前几天训练的时候不小心烫伤了手腕,就在烫伤处涂了一些牙膏,现在红肿更严重了。 近日,陆军某部中士小李来到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伤口造口门诊求助。接待副主任护士徐媛媛告诉小李,用牙膏涂抹烫伤部位就像在体内覆盖热源,会加重四肢的热损伤。
徐护士提醒,官兵在野外训练时可能会有晒伤、烫伤、刮伤、虫蛇咬伤等伤害。如果受伤后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伤势往往会加重。因此,如果你不小心受伤了,你应该 科学处理因伤制宜。
晒伤和烫伤。夏季紫外线强,官兵长时间暴露在室外或接触高温器械时,容易晒伤烫伤。伤口一般有灼痛、刺痛、红斑、水肿、水泡等。晒伤、烫伤后应立即冷敷伤口,以冷却皮肤。冷却越及时,越有利于康复。避免冰敷,以免造成肢体冻伤。冷敷后可涂抹相应的外用药物和护肤品。为修复皮肤屏障,建议选择低刺激性保湿乳液或面霜,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晒伤早期不要涂万金油、清凉油、凡士林等油、膏类产品,否则会影响散热,加重皮肤损伤。若伤处出现水泡且面积较大,应及时就医,切忌戳破水泡。水泡疱皮和水泡液是皮肤的天然保护层。戳破水泡会阻碍皮肤修复,增加感染风险。如有脱皮症状,不要太担心,也不要用手撕。晒伤后几天内脱皮症状是正常反应,说明皮肤在自我修复。
刮擦伤。在野外训练时,官兵可能会因搬运器械和撞击而划伤,这在手掌、肘部、膝盖、小腿等场所很常见。若处理不当,易引起感染,且经久不愈,愈合后会形成明显的疤痕。如意外擦伤,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以清除污垢和异物。如有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5~10分钟;如果伤口较浅,可在伤口处喷洒表皮生长因子喷雾剂或涂抹烫伤膏,无需包扎;如果伤口较深,渗出物较多,可用医用凡士林纱布包扎,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
蛇咬伤。蛇类活动在夏季比较活跃,官兵在野外训练时要注意防止毒蛇咬伤。不小心被毒蛇咬了,要保持冷静,使伤肢下垂,不要跑。同时,去除受伤肢体上的物品,如紧身袖子、手表、鞋子等,以免因后续肿胀而无法去除。去除衣服后,用止血带或布条将伤口近心端(伤口上方约5)~收紧10厘米,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用消毒刀沿蛇牙痕作为十形切口,挤出毒液。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水杯、饮料瓶等形成负压器皿进行吸毒。随后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矿泉水、冷开水等反复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治疗伤口后,及时解开止血带或布条,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在上述紧急治疗后,应尽快向医务人员求助,并在咨询过程中告知蛇的特点,为后续治疗提供线索。
蜂、蝎蛰。蜜蜂、蝎子等昆虫蛰人时,会将毒液注入人体,引起水泡、红肿、灼痛或剧烈瘙痒,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过敏或中毒反应。被刺伤后,应立即检查伤口。如果刺留在体内,用镊子或类似物品尽快拔出刺,用手、杯子、罐子、饮料瓶挤出或吸出毒液。然后用大量肥皂水清洗伤口,冷敷。如果被蜂蝎刺痛后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软组织感染如疖感染。一些战友在野外驻训时,发现身上突然长出圆圆的大痘痘,又痒又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疖。若几个疖子连在一起,就会形成严重的痈。疖、痈多见于面部、颈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果只长了1~两个疖子可以用碘酊或莫匹罗星软膏消毒。如果疖子大,触摸后感觉皮下有液化组织,可以外敷鱼石脂软膏,请医护人员根据情况切开引流。若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烧,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面部鼻根至嘴角两端的三角形区域(通常称为面部三角形区域)严禁挤压,以免感染。
(《解放军报》2022年7月10日第7版)
来源: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