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与城市,三者之间一直都是相互冲突又依存的关系。整个社会都在呼吁绿色出行,却一直忽略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停车场。停车场不应该是城市禁区,也不应该是沉默的构筑物,而应该是人性的、公共的,应该是激发城市活力和公民生活的触媒。
本文为CCDI墨照工作室设计作品,在香港停车塔国际概念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街景透视
香港停车塔的公共性
在香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香港的停车场不仅是对停车场开放的私人物业,而且是具有良好可达性和穿越性的公共空间。特别是在香港中环,许多建筑的底层和二层空间对公众不同程度地开放,使人们能够在地面和二层城市空间之间自由顺畅地行走,而不被汽车经销商打断。该基地位于中环便捷的人行休闲空间系统中,也应该是该系统的组成和延续。结合基地靠近香港大会堂的条件,停车塔以公共对话城市的语境越来越成熟。我们的策略是让停车塔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城市街道和香港大会堂,互补的功能促进了停车塔和香港大会堂的整体形成。因此,停车塔不仅是一个新的地标,也是代表香港民主开放精神的公民塔。停车塔除了在底层设置公共功能,将建筑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外,还在享受最佳景观的顶层设置了咖啡馆和承担各种活动的公共平台。
天际线
高度和停车类型
该基地位于中心的核心位置,停车塔的高度和体积在整个港口岛屿的城市风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外,停车塔还应该与周围的标志性建筑相协调。我们从最基本的矩形平面和统一的层高来研究不同高度下的建筑体积,然后结合不同的停车类型和相应的体积来讨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高度和体量分析
高度和体量分析
模型推敲
虽然过高的楼层会加长行车路线从而减低停车效率,但日照通风和景观条件却随着高度增高而变好。因此停车方式和停车体验应该随着建筑高度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我们利用机械式停车特点把机械式停车放置在顶部,这样,停车塔的总高度可以通过灵活的增加或减少停车数量来实现调整。
流线分析
类型
鸟瞰
停车空间
公共空间系统
基地紧邻香港大会堂以及处于联系海滨广场(Harbor Place)以及商业办公楼区二层步行系统的节点。香港大会堂具有图书馆、剧院、商业、婚姻登记处、展厅、纪念公园和音乐厅的功能,是中环公共空间的核心。二层步行系统将分散的公共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与地面汽车分离的连续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
街景透视
天桥看公共空间
公共系统
在某种程度上,停车塔实际上是一座公共建筑,人们可以自由穿越和短暂停留。高价值和景观的顶部是咖啡馆和多功能区的公共空间平台,俯瞰维多利亚港和九龙。这种空间设计使停车塔表现出公民性,与大会堂形成联系和呼应。在二楼,停车塔集成了大会堂、二楼步行系统和城市街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方便和多样化的公共空间。
顶层日景图
顶层夜景图
顶层平面图
机械式停车
机械停车以高效、体积小而闻名,但其优点却成为限制空间塑造和场所体验设计的束缚。机械停车场往往呈现出封闭僵硬的形式,但其潜在的机械美却没有被挖掘出来。在方案中,机械停车位置在顶层多功能区域上方,形成80米高的户外中庭。汽车通过螺旋电梯通过螺旋电梯(Car-lift)水平轨道从底层运输到相应位置。由运动变化中的机械停车模式创造的中庭空间为多功能区提供了独特的场所氛围。同时,海景多功能区也为取车者提供了舒适的等待区。
顶视俯瞰
停车空间性质转换
历史遗留下来的规划问题使大多数停车场在非工作日有更大的空置率。同时,注重气派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扼杀了城市的活力,极大地造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不便。香港作为全球高密度的例子,不同程度地占用了许多公共空间作为临时休息和商业空间。这种不同类型的使用是香港解决高密度空间稀缺和香港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将地面附近几层的停车空间转换为临时市场空间,作为大会堂的功能辅助部分。这种转变为停车建筑注入了活力和活力,也为个人创业提供了机会。
工作日场景
非工作日场景
结构
结构设计力图在整体形象上体现动态多变,改变了停车场沉闷冰冷单调重复的旧印象。主体结构由四个核心气缸组成。随着建筑高度和停车类型的变化,四个核心气缸逐渐从垂直方向转变为螺旋结构,螺旋曲率逐渐增加。并行分离的四核筒结构不仅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在视觉上显得轻盈。在靠近地面的停车场,分散的斜板和不等距的柱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流动空间,并与基地周围的城市和景观空间相互渗透。
结构分析
推敲螺旋曲率
项目类别:公共建筑(竞赛)第一
地点:香港
项目组:曾冠生 | 常辰 傅超 刘国麟 张丹丹 张晶 郑举
特别感谢:马晓瑛 杜雪松 朱秋茹 陈剑 沈家源 陈伟彬 颜子昌 邱舒聪
建筑高度:180m
项目规模:3万 平方米
比赛主办方:[AC-CA]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Concours d’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