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
作者:舒大刚(四川大学教授)
旧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苏东坡劝人读书的名句,他自己的作品也值得这样对待。
自北宋以来,东坡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从《中国系列综录》可以看出,苏轼的诗集有30种收入和37个系列,这无疑是宋代中最受欢迎的。没收收入系列的诗集并不少见,如《巴蜀全书》子项目《苏轼报考》,仅记录东坡各类作品的目录和序跋就有290多万字,可见东坡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东坡作品如此受欢迎,与其全面的成就、精湛的作品和高尚的性格密不可分。他是宋诗的代表作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创作了一个大胆的学校,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他是宋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他提出了写意学者画(即学者画)理论;在医疗保健方面,后人将其作品与沈括的药方和文章合编为《苏沈良方》……当然也有熟悉的东坡肉等美食,以及以东坡为主题的智慧幽默轶事。因此,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快餐文化的泛滥,东坡作品仍然是人们持久喜爱的精品。
《赤壁图》展示了苏子游赤壁。武元直(金)画
曾枣庄、舒大刚编辑的苏东坡全集中华书局
东坡的志和气气
《宋史》本传评论苏轼说:器识之宏伟,议论之辉煌,文章之雄意,政事之精明,四者都可以以特立之志为主,以往之气为辅。文章似乎只是与器识、议论、政事并列的四个要素之一。也有志和气成为其四要素的最佳发挥和根本保证。如果说东坡“文章”似花朵,“议论”似枝叶,“器识”如果实,“政事”如树干的话,那么东坡的“节义”“志气”则是使东坡精神文化之树常青的根柢。
那这些根植于什么土壤呢?
与东坡相依相知的弟弟苏哲的《东坡先生墓志铭》已经向我们揭示:东坡贾谊、陆志书,古今治乱,不空言;读了《庄子》后,他叹了口气说:我以前见过它,但我说不出话来。今天看到《庄子》,我得到了我的心。可以看出,东坡的讨论和文章都得益于汉唐政治理论,如贾谊和陆志;它的精神得益于庄子等道家的性格和杰作。
至于器识、政事、节义、特立志,也有其来源。苏辙的《东坡墓志铭》又载道:先君晚年读易,玩易,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都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告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微言焕然一新。复制《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未达。既成三书,抚之说:‘今生要不要相信,后有君子,当知我。’”云云。可以看出,除了诗词,东坡还有《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经学。
庄子有云: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六经是中国学者接受情感培养、政治启蒙、行为示范、艺术熏陶、哲学思维和秩序教育的教科书。它是中国学者奠定人生信仰和价值观、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的必读书籍。东坡用天才和深刻的思想来解释它们,这自然是精彩的。因此,苏哲把它们放在苏轼诗歌、文字等作品的前面。他还特别赞扬了三本书的功效,可以让千载微言焕然一新、时发孔的秘密和推明古学,这无疑凸显了东坡学术、节奏和抱负的根源。
三十年后,逐渐有知者
由于元佑党禁的关系,上述三部作品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苏轼从海南北归,到常州病危时,把三本书托付给朋友钱济明。由于当时形势严峻,他小心翼翼地告诉他:以前在海外,他得到了三本书:易、书、论语,现在他尽了最大努力。愿不示人,30年后会有知者。估计30年后会有人关注他。
俗话说金不久,珠不暗投,就是金子总会发光。死后五年,宋徽宗因雷击崇德殿元佑党人碑,放松了对苏轼等人的监禁。一时之间,从朝廷到民间,人们纷纷收集散落的苏轼手稿,使手稿达到片纸寸金的地步,此时《东坡易传》(易名《毗陵易传》)、《东坡书传》逐渐有刻本行世。三十年后南宋初年,标榜宋朝中兴的高宗皇帝也喜欢读苏轼的诗,允许元佑党人的子女恢复原有的恩例。曾经被明令禁止的苏轼诗歌也在世界各地出版,越来越多的知者重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林志奇、朱、夏、蔡沈等人大加赞赏《书》,他们的《易传》和《论语说》也一直被引用。然而,人们对三本书的出版并不热情。
直到明末,焦红等人才想编辑三苏经学的作品。当他委托人们访问蜀国时,东坡经学的三本书只有一本《易传》。《书传》仍然是抄本,《论语说》实际上失传了。于是东坡只有《易传》《书传》在万历年间与苏辙的《诗集传》《春秋集解》《老子解》《论语拾遗》《孟子说》等刻成《两苏经解》;入清又抄入《四库全书》,刻入《津逮秘书》《学津讨源》等丛书。然而,在上述30多种苏轼文集中,经济的存在直接被忽视存在。无论是清末眉山雕刻的《三苏全集》,还是近期印刷的各种《苏东坡全集》,都没有学习的痕迹,以至于人们因为不知道东坡学术和精神的来源而错误地将其归因于道教或佛教。
近年来,东坡经学逐渐受到出版业的重视。2001年,语文出版社出版了枣庄、舒大刚主编的《三苏全书》20卷,收录了三苏父子诗词赋、经史子集、假托疑似文献,甚至历代点评资料,让人们在欣赏三苏父子文学成就的同时,也与他们的经学成果有了初步的接触。随后,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了舒大刚和李文泽主编的《三苏经济解散学校》第二卷,系统收集整理了苏迅、苏轼、苏辙父子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理论,初步满足了人们追求苏氏父子学术根源的需要。
唯全唯富,干壮根深
在三苏的父子中,苏东坡是成就最全面、思想最深刻、成就最丰富的。因此,东坡的所有故事都聚集在一起,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录,呈现出繁茂、强壮、根深蒂固的状态,更有利于东坡精神的系统把握和整体理解。
因此,这套苏东坡全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全集的本质在于齐全。套书共八卷,前六卷为东坡诗集、词集、文集,第七卷为经学著作(《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第八卷为笔记野史(《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苏沈良方》、《艾子杂说》、《杂编二续》、《渔樵闲话录》、《调侃编》、《问答录》等。此外,我们还利用编纂《全宋文》和《巴蜀全书》的成果,继续编辑和丢失苏轼的诗歌,使其成为市场上最完整、最完整的东坡作品书籍。
全集的价值在于重要文献的罕见。虽然苏轼的诗词、笔记、经解以前已经整理好了,但却多为分散。这一次集中在一起,按照文学、经解、笔记、杂说的顺序排列,具有花果根干、根干等作用。特别是《论语说》,从宋代以来的各种文献引录中,也初步恢复了原貌。另一个例子是《东坡志林》的传世版,有五卷和十二卷不同。除了五卷的内容外,这个整理还附录了十二卷的额外内容,更全面,更方便读者使用。
全集的悦目在于主次分明,庄谐备至。第一至第七册为正编,属于苏轼自写诗文和作品,是庄严的东坡学术;第八的附编是有趣的东坡文化。例如,《苏沈良方》汇集了东坡、沈括关于处方和养生的文章,其中一些养生方法仍被人们使用;《艾子杂说》、《杂编二续》等作品大多以东坡命名,一般反映了苏东坡幽默的文化风格(其中《艾子杂说》被认为是东坡的作品);《调侃》是后人编的苏东坡趣闻轶事;《问答录》记录了东坡和佛印的故事,也许多不可靠,但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苏东坡在民间的文化形象。
本集的汇编大致可以为我们重构完整的东坡形象,突出生动的东坡、文化的东坡、信仰的东坡和灵魂的东坡提供完整的文献支持。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追溯到东坡根植于特立志和走向精神的文化土壤,将东坡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这是我们《全集》编辑的荣幸。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4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