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3月22日电(记者向志强、黄浩明、林凡诗)从50万米的高空俯瞰桂西北山区,卫星图像上会出现许多不同大小的圆圈,像神秘的天眼。它们是什么?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村卫星图。(图片来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龙凤村卫星图。(图片来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
视线拉回地面。走进这里的村屯,田边地头、村旁屋后,圆柱体的水泥设施随处可见,里面装着水。这就是石山地区老百姓生产生活离不开的“生命源泉”——水柜。
广西大石山区覆盖6个市、30个县(市、区)。这些地方山峰分层,岩石暴露,缺乏表面径流。独特的岩溶地貌使一些地区的地表滴水难以储存。即使下雨,水也会通过岩溶裂缝流走。
天晴三人民遭受旱涝灾害,看天吃水,出去挑水,一水多用,是许多人无法抹去的记忆。
如今,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龙河村陇南屯,村民岑加天家门口有两个石头制成的水箱。我的祖先依靠这个来储存水。岑加天说,从记事起,他每天黎明前就去挑水,挑水已经30多年了。
水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广西积极组织山区人民在旱季建造家庭水柜和地面水柜。经过努力,广西山区建成了数十万个家庭水柜和地面水柜,不仅补充了生活用水,而且改善了水产养殖和灌溉用水条件。
广西隆安县龙念村村民于2002年9月8日在地头水柜取水。新华社记者 刘广铭 摄
但由于资金不足、交通不便等因素,部分地区水柜数量少,容量小,许多水柜为露天水柜,消毒设施不完善,水质难以保证。
广西大华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升平村村民魏干芳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水柜建设材料。他和村里其他11户人家一起建了一个200立方米的水柜。当时建的水柜是露天的,没有盖子,经常掉进枯枝落叶的水里,很多虫蚁爬在水里。魏干芳说,十几户人家几十人共用一个水柜,到了旱季,水柜出来的水要先沉淀杂质才能煮沸饮用。
2010年,广西启动了大石山区人畜饮用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其中新建了数万个家庭水柜。精准扶贫实施后,广西开展了饮用水安全斗争,确保大石山区人民饮用安全水。十三五期间,广西大石山区河池市、百色市建成5万多个家庭水柜。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人们正在建造家庭水柜(2017年9月2日)。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村群众的家用水柜(2021年2月6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这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个羊乡鸡洞村的水柜(2020年7月23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盛平村,政府出资覆盖村里的旧水柜,并建造了一个新的水柜。从其他地方提取干净的地下水进入水柜,村民们不再需要担心水。
地方党委和政府除了覆盖和安装家用水柜外,还投资建设有条件的集中供水项目,让村民喝真正的自来水。
2018年,岑加天的家乡建了一家水厂。当地党委和政府以附近的水库为水源,经过6级压力和综合水净化设备的净化消毒,解决了近2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现在,在水厂工作的岑加天经常沿着山路检查管网和维护设备,从以前的困难家庭到水保障。
这是地处广西隆安县都结乡陇选村附近山顶上的自来水加压站(2019年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用山石建造的第一代水柜、用水泥砂石建造的第二代水柜、用抽水设备覆盖的第三代水柜,见证了大石山区村民饮用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