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结构上的缺陷并意味着所有的作品,而只是部分作品。事实上,元杂剧确实有很多情节集中、结构完整的作品。但是,我们不能避免一些作品的结构缺陷和缺点。总的来说,结构上有三个主要缺陷和缺点:一是简单直白,戏剧性少。有些作品情节简单,冲突不明显,甚至不明显,只是人物的事迹或抒情诗。说实话,一部戏的条件不是很好,当然会让人觉得剧情平淡,缺乏戏剧性,所以结构简单直,没有曲折。比如《扬州梦》写张好好原本是豫章太守张纺的家妓,杜牧之在张纺家宴上见过她。后来,张纺把张好转给扬州太守牛僧汝为义女,杜牧之又在牛宴上与张好好相见,十分怀念。
元杂剧表演
白文礼媒合后,嫁给了杜牧之。情节没有曲折,冲突等于没有。当然,结构简单直。《陈搏高卧》写赵匡胤、郑恩曾到陈搏处算卦,陈搏算出他们两个,一个是真龙天子,一个是一品大臣。后来确实如此。赵匡胤诏陈搏上朝,共享财富。虽然陈搏去了,但不为名利所动,还是回山修仙。剧情比前剧简单。虽然《东坡梦》杂凑了一些关于苏轼轶事和佛教问禅的细节,但其实情节极其简单:苏东坡想引诱他出家十五年的朋友谢端卿破戒还俗,但失败了;反而被谢端卿引入南柯梦,于是忏悔,愿意做佛教弟子。平淡无奇的结构不如一般的神仙道化剧。苏轼还写了《贬黄州》。他咏诗攻击新法,王安石叫御史李定弹劾他,于是贬黄州。他在黄州得到了马正卿的一些资助。
元杂剧舞台表演
但王安石又叫黄州太守对他刁难。几年后,皇帝念他高才,才叫他还朝,复职翰林学士。看似矛盾冲突,其实轻轻一触,很快就消失了,所以没有戏剧性。《醉写赤壁赋》写苏轼和王安石是同学,当苏轼崇拜端明殿大学士时,王安石设宴庆祝,王安石的妻子杂在家乐侍女中看苏轼。苏轼猜测王夫人必在其中,作词戏谑,因此被贬黄州。邵尧夫一年后去世,朝廷要他的家谱,为他设立碑文,说只有苏轼才知道,所以叫他还朝。情节荒谬而简单。第三折写苏轼与黄鲁直、佛印禅师游赤壁,作《赤壁赋》,全部写《赤壁赋》,与戏剧主要情节关系不大。这样,结构就更加不完整和不完整。此外,《七里滩》更像是严子陵个人抒情曲。写他和刘秀是朋友,刘秀是皇帝,他仍然以朋友的态度对待皇帝,不想当官,仍然回到七里滩钓鱼:没有冲突,没有戏剧性。历史剧中也有一些作品有这样的情况,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元杂剧表演
二是牵强凑合而不完整。结构是情节的组织和安排。情节组织严密,安排合理,结构完整。元杂剧不乏这样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作品在情节的组织和安排上牵强凑合,因此结构不严密,不完美。《醉写赤壁赋》结构的缺点是不严密。至于《后庭花》,为了追求情节的曲折,似乎支离破碎,不集中。它首先安排了王庆杀害李顺的案件,然后安排了一个店主杀害王翠鸾的案件,然后让王翠鸾的鬼魂爱上了刘天一,然后引出了王翠鸾母亲的投诉和包公的破案。情节如此分散,结构也不完整。金钗也有同样的缺点。作品的主要情节原本写道,虽然赵娥穷得活不下去,但当清官张商英私访周桥,被泼皮流氓李虎勒索时,他把唯一的200文钱借给了张商英。张商英不仅以十个金钗还他,还以名义帮助他。
元杂剧表演
然而,在十个金钗的问题上,这部作品使情节蔓延开来:在杨衙内郊外郊游时,李虎抢走了他的十把银勺筋,杀死了他的仆人六个儿子。李虎还抢走了赵娥的九个金钗,并将十把银勺筋栽赃给赵娥,导致赵娥被诬陷为杀害六个儿子的凶手。虽然情节曲折,但就结构而言,还不够严格。《罗李郎》也有同样牵强凑合的情况。剧情前后联系不紧,分为两段,轻重比例失衡,导致结构不严密、不完整,元杂剧也不少。比如《楚昭公》第一、第二折写吴国以孙武为军师,伍子胥为先锋伐楚,楚国派申包胥到秦国借兵,伍子胥进兵到楚国营城,打败了费无忌,占的一半。三、四折写楚昭公渡江,船小载重,使妻子、子下水,因为是疏者,不如兄弟亲。尽管秦兵来了,伍子胥还是撤军了。楚昭公的妻子和儿子被龙王救出,一家人团聚。
元杂剧舞台艺术
这是剧作的主要表现,太少了;一、二折只是原因,却占了一半的空间,太多了。《伍员吹笛》也是如此:前半部分写奸臣费无忌害死吴奢、吴尚,杀死伍员。钱建给伍员发信,让他逃跑。兵员投奔郑国,郑国不纳,又投奔吴国。在路上,浣纱女投江,渔父吕丘亮自杀,为了给伍员逃跑保密。后半部分写兵遇鲭诸,鲭诸愿帮他伐楚。借吴王大兵十万杀入城,楚平公鞭尸三百。《襄阳会》分为两部分,比较明显:前半部分主要写刘备:他去襄阳见刘表,刘表打算给他荆襄九县的牌印。他建议刘琦继承,刘聪伤害他。在逃跑的路上,遇到司马徽推荐卧龙凤凰,到鹿门山,庞德推荐徐舒。赵云奉命请徐舒。后半部分主要写徐舒:在他的指挥下,他打败了曹操攻击的10万人。在《老君堂》的前半部分,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密抓住魏征、徐茂公、秦叔宝释放李世民。后半部分写李世民南征萧铣,表现勇敢善哉,最后为他庆功。
元杂剧表演
情节牵强凑合的另一个表现是情节的重述。既然观众已经了解了之前的情节,再重复一遍往往会让人觉得无聊,但是元杂剧里有很多作品喜欢用这种手法。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否认,有些重复情节的发展确实需要,有些不觉得麻烦,有些真的不需要前两种情况更少,更多的是后一种情况。在《窦娥委屈》的第三折中,窦娥一次对桃机抱怨太多;第三折中,窦娥被押上法场时,重复了刽子手的冤情;第四折,窦娥的鬼魂重复了父亲窦天章的冤情。虽然三次诉冤重复,但为了强调冤枉的深度,感动读者有其积极作用。至于《货郎》第四折中的九转,张三姑重复了过去一家人悲惨经历的所有情节,以启发和感动李春郎,在情节的发展中仍然起着作用。此外,形式的独特运用并不让人感到笨重。
剧照《货郎和》
在《儿女团圆》的第二折中,王兽医告诉韩鸿道,十三年前李春梅生孩子的经历是情节的重复。它在情节发展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由于相对较短,并不烦人。有些重述就不一样了,真的没必要。甚至因为剧情单薄,用剧情重述凑够四折。比如《哭存孝》写李存孝被杀后,在第三折中,刘夫人派小番去听李存孝的情况,通过小番之口再次描述李存孝被杀的过程。《老君堂》在第二折楔子里写了李世民南征萧铣的情节,但军师李靖派探子通过探子之口再次描述南征萧铣的激烈战斗。《飞刀对箭》第三折写了高丽将军派探子询问高丽摩利支与唐将薛仁贵的战争情况,描述了通过探子杀死薛仁贵的勇敢善战,以及武术高强和高丽摩利支的失败。
薛仁贵戏曲剧照
其他写战争的剧,如《衣服车》、《锁魔镜》、《存孝打虎》等。这种探报重述一般在第三折;也有第四折,如《存孝打虎》,也有第二折,如《柳毅传书》。不仅仅是战争,甚至是相扑。比如《独角牛》第四折,出山彪向刘太公描述了刘千打败独角牛的情况。重复安排情节的目的是渲染战争或战斗的气氛,表现人物的英雄主义。但就戏剧的结构而言,显然是情节的牵强凑合,不能说是完整的。一个人描述战争或战斗的方式和方法也可能有传统的艺术方法继承原因,即宫调说唱伎艺术的影响。第三,俗套因袭多相似。传统的因袭是由于模仿造成的。也许是因为人们最早出现了一些生动的关目,所以剧作家竞相模仿,流于公式化,成为所谓的俗套。既形成俗套,关目必然相似。
元杂剧表演
俗套因袭与关目相似,不仅不能让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也让今天的读者生厌。这是元杂剧戏剧结构中的一种流弊。以上探子描述战况,不仅是结构上的牵强凑合问题,也是因袭常规的表现。用计刺激最常见的常规。故意给予各种冷遇,并秘密给予资助,以激励一个落魄的书生进取名声。比如《冻苏秦》写苏秦落魄回家,父亲把他赶出家门。虽然内心矛盾,但实际上是对他的激励。张毅已经为秦总理求见,给了他各种冷遇,却暗暗以公人陈用的名义资助。苏秦得意后,对父母的哥嫂和张仪都不相认,等陈用把真情说出来,矛盾才解决。这部剧虽然根据史实,但与史实不同。史实是:苏秦从外面回来,却被兄弟姐妹窃笑,父亲没有把他赶出家门;是苏秦激张仪,不是张仪激苏秦。
元杂剧表演
因此,该剧颠倒其事,一是集中主角苏秦的表现,二是用这种计刺激套来表现苏秦从困难中得意的事迹。和一般的历史传说剧一样,《王灿登楼》也是略根史实附会。使用的以计激发套与《冻苏秦》相同,但使用的方式远不如《冻苏秦》略显含蓄和戏剧性。它的用计一开始就很清楚。在总理蔡勇遇到王灿并轻轻侮辱他之前,他要求曹子健将银锭、春衣、骏马推荐书交给王灿作为资助。后来,王灿很自豪。首先,他报复了蔡勇的轻蔑和侮辱。蔡勇说了几句和其他戏剧一样的套话:王灿,如果你强杀波,你将是一名军队和马匹的元帅;我杀了凶手波。他是当代左丞相。他和解了鼎,并理清了阴阴。你敢这样看我吗?曹子建也像往常一样说木不钻不透,冰不溺不寒,胆不尝苦等套语。
元杂剧表演
真情说破后,王灿又像往常一样说:你瞒杀我,公人!蔡勇也像往常一样说:你傲杀我,女婿!看到这样相似的传统,真的很无聊!其他的,如《裴度还带》、《举案齐眉》、《破窖记》、《渔樵记》等,都是用这样的老套子来表现的。其次,月夜听琴因袭较多。也许是因为《西厢记》出现后,它的故事情节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通过弹钢琴和听钢琴来交流爱情的感受。这是封建社会上层男女青年的切实可行的方式。因此,这一关被模仿为剧作家写爱情剧。也有可能《西厢记》《夜听琴》的关目是受《东墙记》中马文辅弹琴、董秀英听琴关目的启发而扩大、改造、重创的。以后《张生煮海》《竹坞听琴》《㑇《梅香》等剧都沿袭了这一关目。不仅如此,所有的情节都被模拟了《㑇《西厢记》中梅香。
剧照《西厢记》
梁廷卿曾指出:《㑇梅香就像一本小《西厢》,前后关目,插科,浑浑,都一一模仿。列举了20个相似之处后又说:不能说是无心之偶。王吉德更早地指出:元人杂剧,其体变者固多一涉美情,便关节大致相同,也是一短。虽然他不是专论《㑇梅香的模仿问题,但他指出了杂剧写爱情的现象,这是正确的。还有许多其他相互攻击的传统,比如在数千英里外避免一百天的血灾,在其他地方做小贩;或者在被杀之前,做一个噩梦被杀:《朱砂担》、《盆地鬼魂》、《魔法合罗》中主要人物的经历就是这样写的。贪官审案时的插科打诨,看到抱怨就跪下,叫衣食父母(或叔叔),说官人清如水,外郎白如面,水打一和,糊涂成一片,在《窦娥冤》、《勘头巾》、《神奴》等剧中看到。
剧照《窦娥冤》
写吝啬鬼用五根手指抓烤鸭,或者在羊肉上捏两把,沾满手油,舔吃狗舔手上的油,生病等等,反复出现在看钱奴、敌人债主。写富人生儿》、《来生债》、《儿女团圆》中写道,写富人或缺少继承人,短寿,或参礼佛法烧毁借债文件,以求后福或修成正果。用刘隆卿和胡子传(转)的名字写泼皮单身,在《东堂老》、《杀狗劝夫》、《罗李郎》中也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至于神仙道化剧和公案剧的相似之处,梁廷卿曾指出:元人杂剧多演吕仙度世事,重见重出,头上大半相似。第四折必须在省悟后作为仙女出现,并出现在指导中。因为说了群仙的名籍,岳伯川的《铁拐李》和范子安的《竹叶舟》都出现了,不仅仅是《岳阳楼》和《城南柳》。”
元杂剧舞台表演
还说:《灰阑记》、《留鞋记》、《蝴蝶梦》、《神奴》、《生金阁》等剧都演了宋包待制开封府公案的故事,宾白大部分都是一样的;而《神奴》和《生金阁》,第四折灵子上场,依旧葫芦,略有区别。戏剧结构中的各种缺陷和缺点当然与艺术幼稚有关,尤其是不善于组织和安排情节;但主要原因是思想平庸,这是传统的攻击和模仿的明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