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关晓普近日报道,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在推进清洁供暖项目时忽视了供暖效果,甚至采取了极端手段,如禁止烧柴、封炕、封炉等,导致部分群众被冻结,引起舆论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的规划。在稳步推进清洁供暖工作的同时,我们必须确保人们不会被冻结。正如当地人所说,清洁供暖改造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支持它,但不能一刀切。随着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的推进,个别地方暴露的教训令人警惕。
山海关古城现清洁取暖一刀切现象,禁柴封灶造成人们冻结,当地已开始整改
烧柴火不行!不要冒烟,我们也不要冒烟。老百姓挺着的,没办法!
近日,总台中央广播中国之声曝光了山海关古城禁柴封灶导致老人冻哭。报道称,记者于12月17日中午12点来到古城西五条胡同的一个群众家。温度计显示,他家的温度不到7度。
据此前报道,许多当地居民向媒体报道,近两年来,当地政府促进了清洁供暖,甚至采取了封堵炉灶的措施,以完全禁止燃煤和柴火。虽然当地政府免费发放电加热器和电床垫,以促进清洁供暖集中,但一方面供暖效果不好,散热器打开,温度不能上升,康热,房子冷,另一方面,24小时电加热成本高,即使电补贴,仍难以承受。
山海关古城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城区。在古城约4300户房产中,冬季约有1700户,其中只有265户集中供5户,老年人多,平房多,生活困难家庭多。
根据山海关区官网,自2019年以来,古城地区开始实施煤改电,告别了几十年的燃煤取暖方式。
一些人报告说,自今年以来,当地的环境控制已经升级,整个地区都禁止燃烧柴火。柴火是高污染燃料吗?根据原环境保护部2017年发布的《高污染燃料目录》,工业废物、垃圾、农林残留物、餐饮业使用的木炭等辅助燃料不属于目录控制范围,当地和有关部门未发布禁止柴火加热的通知。
去年12月,山海关区古城保护发展中心发布信息称,该中心深入古城四街商户(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和调查,防止燃煤柴加热;今年11月,山海关区生态环境分局还指出,在保证人民供暖的前提下,彻底解决柴炕问题。
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已开始整改,对古城居民实行免费登记购买电热炕政策,安装户补贴约1500元。山海关区区长刘友友表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可能没有完全按照制定政策的初衷执行,造成了一刀切的现象。
刘友友表示,经过多次专业技术论证,在古城实施集中供热和连接天然气是不现实的。首先,每个人的房子都很旧;其次,它更拥挤,地下管网复杂,无法实现热管网的铺设。他还介绍说,区政府正计划逐步在古城实施空气能热泵,以确保古城的人们在冬天温暖。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探索建立金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探索建立金陵别墅清洁能源供热站。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如果政策实施不人性化、不合理,必然会引起群众反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元勋团队长期从事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监测分析。他告诉记者,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来源大致如下:一是燃煤,包括工业锅炉、家用散煤等;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三是粉尘,包括长期积累的粉尘和短期粉尘暴力;四是生物质燃烧,主要是柴火、秸秆、森林火灾等;五是各类工业排放。除上述一次来源污染外,还有空气中各种物质反应产生的二次来源污染,这两年强调控制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M2.重要的前体之一。
张元勋表示,随着秸秆燃烧控制的加强,空气污染中生物质燃烧的比例持续下降,约为10%,不同地区和季节差异很大。
在过去,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家庭用于取暖和烹饪的生物质燃烧并不是污染控制的重点。钢铁、陶瓷、玻璃等相关企业是主要矛盾。近年来,各地严格控制这些大污染户,空气质量显著提高,分散污染成为污染控制的新重点。张元勋说,与企业对政策的敏感响应相比,涉及群众日常生活方式的烧柴真的很难管理。如果政策实施不人性化、不合理,必然会引起群众反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生态环境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表示,这种情况客观存在,需要重视。经济成本是影响清洁供暖的重要因素。要认真把握清洁供暖改造,根据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地方财政和资源禀赋,制定科学的招标采购、补贴和评价机制,遵循用户可承受、政府可支持、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在甘肃省临泽县清洁能源供热电网配套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终设备调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洁供暖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精准规划,提前布局,稳步推进,真正实现人民负担得起,政府负担得起
群众供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2019年,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推进清洁供暖方面,生态环境部将以确保群众过冬为第一原则。
冯相昭认为,清洁供暖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选择‘煤改气’,就要完善改造管理机制,制定惠民政策。单个施工过程就有规划设计、管道铺设、安全监督等流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选择‘煤改电’也面临着改造过程复杂、补贴依赖度高的挑战,需要聚集各方共同推进。
选择和实施技术路线不仅需要时间,而且对人们的房屋进行建筑节能改造也同样重要。如果绝缘条件不改善,不仅会影响加热效果,还会增加能耗,增加成本。冯相昭认为,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刀切禁止原来的加热方式无疑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要实现可持续的清洁供暖,需要因地制宜,精准规划,提前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民负担得起,政府负担得起’。只有扎实做好研究作业,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落实好各项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让人民过上绿色暖冬。冯相昭说。
推进清洁采暖工作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协调民生保障和节能减排。从实际出发,电、气、煤、热
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是民生工程,两者都要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清洁利用水平仍较低,结构污染问题突出。大约20%的煤炭用于农村取暖和中小型燃煤设施,没有任何环保措施。因此,国务院于2018年6月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从实际出发,电、气、煤、热。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采用多种清洁取暖方式,不限于煤改气
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罗佐县认为,应积极创造四宜供热条件。如果暂时没有,也应该允许烧柴取暖。
自2013年以来,我国雾霾治理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制定相关政策,基本遵循分步走的原则,体现先立后破的思路。在推进清洁取暖的过程中,我国也明确提出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表示,今年新改造没有通风通电的,坚决不允许拆除原有供热设施烧煤时烧煤,补贴到位。
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意味着在实施清洁取暖工程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保人们能够温暖过冬。
编辑:刘远航
校对:张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