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语片太敢了。
大规模点映提前一周。
演员都是大咖,主创阵容几乎都是新人。
信心从何而来?
明天上映。
是时候认真谈谈了——
《误杀》
Sir一个月前,我说过我对它的期待:最后,国内良心敢于直接搜索。
现在大规模点映后开分。
豆瓣7.5,1w 人评价。
这一成就在中国纯商业生产和悬疑犯罪中是罕见的。
很多人批评《误杀》来自翻拍,沾了剧本的光。
这点Sir无法认同。
电影是文本与图像相结合的艺术,不能分开评价。
烂片糟蹋剧本,平庸剧本拍好片,都是常事。
在表扬中,很多人提到了一个词——
爽。
悬疑深,反转强,节奏快。
但只是爽吗?
不。
看完片,Sir一个词生在心里。
《误杀》应该是2019年中国商业片中最生猛的一员。
风格
首先,生猛的主创团队。
导演柯汶利。
《误杀》是他电影长片的处女作。
但作为新导演,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以前只有一部作品。
短片《自由人》30分钟,几镜就能看出他对光影的雕琢。
现在接手长片,这种藏在镜头里的表现力更加肆意。
只看剧照。
色彩碰撞,明暗对比,甚至各种夸张的拍摄角度。
Sir看大银幕,能感受到整部电影的压迫感。
每一帧,都隐藏着暗涌——
除了导演,电影背后还有六大编剧。
为什么Sir打引号?
因为他们都不是大编剧。
看看这些名字:
没听过?
正常。
Sir专门查资料,几乎都是新人编剧。
这部电影的剧本已经很成熟了。
六年内翻拍三次。
在之前的作品《误杀瞒天记》中,印度的高分悬疑,即使在知乎以严的名义得分,也能下8分.4。
这些新人聚在一起做了什么?
——他们为导演的风格搭建了一个可以肆意发挥的舞台。
简单地说。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较原版,两个Sir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改编。
在泰国,编剧们可以放开拳脚。
更暗黑。
调整故事的起源——
大女儿被警察局长儿子拍到,只是洗澡视频。
在《误杀》中,直接变成了叛徒。
两个家庭之间在两个家庭之间延续。
调整使整个故事的基调更加阴郁。
二是突出迷影元素。
更趣味。
观众应该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
查看他这两年的观影记录!
作为Sir这样的豆瓣老用户,听到这句虎躯震动……笑场了。
影片中提到了许多经典电影:
希区柯克的《肖申克的救赎》和《蒙太奇》《Final Escape》...
当然,这不仅仅是编剧迷影的小趣味。
每一部提到的电影都是一条线索。
Sir说一个藏得很深的。
影片中旬,一家人在电影院看泰国电影《天才枪手》。
它讲述了亚洲轰动一时的作弊案。
当时的场景,一家人看得笑不拢嘴,乐融融。
女儿安安考试结束后,拿着试卷给父亲李维杰签名。
分数:100。
但这一幕只是掠过。
仔细看,分数上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原来只有70分。
这个动作,两层隐喻。
第一层,女儿通过天才枪手学会了作弊技巧和欺骗。
为后续她接受警方盘问的表现埋下最重要的伏笔。
第二层指向父亲李维杰。
女儿改分,因为他说只要考100分,就奖励她一架口琴。
看到这个分数他该怎么办?
没有拆穿,而是说到做到,转头去买口琴。
为什么?
Sir先不剧透,看结局就知道,这是对李维杰人物性格的提前定性,与他最后的选择相呼应。
正是这样一群生力军。
他们没有被原作束缚,也没有成熟电影人所谓的创作惯性。
往往狠写,朝黑处拍。
诚然,新人会表现出很多生涩。
比如一些微妙的调度,一些模糊的动机,经常被一笔带走。
但Sir当我看到《误杀》的电影和幕后阵容时,我还是感觉到了。
大家都知道,Sir最近忙着准备明天(13号)Sir电影娱乐大会。
以今年为主题,后浪拍岸。
Sir我真诚地希望,在这部中国电影逐渐进入分水岭的时期,会有更多的新人出现。
为什么陈思在《唐探》系列最火的时候退居幕后,转而以监制身份支持新人?
一次豪赌。
豪在自信,选择新人主创,全靠眼光。
豪在胆大,信人即信己,相中开工。
赌错了,满盘都输。
赌对了,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反杀
其次,电影生猛在铺设悬疑感。
电影虽然整体气质阴郁,但节奏很明快。
简单说说故事的原因:
两个家庭:平民李维杰和警察局长。
警察局长的儿子欺骗了李伟杰的大女儿,并拍摄了视频。
妻子谭卓发现此事,在争吵中,她误杀了警察局长的儿子。
结果,两家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展开智斗。
李维杰一家自救。
抹去痕迹,制造假象,应对警方调查;
陈冲一家救人。
寻找线索,拨开雾,找出儿子的踪迹。
至此,电影节奏开始一路高歌。
作为资深影迷,李维杰学会了电影中的手段——
消除证据,编造故事,训练家人给假口供,一气呵成。
作为警察局长,陈冲专业敏锐。
李维杰几乎每一步都猜到了各种硬手腕。
这里的陈冲完全超越了Sir在她现有的印象中,明艳先锋的女演员。
对孩子们来说,她可以满眼温柔,直勾勾的露出关心;
一面犀利狠辣,从梳高的发髻,锋利的眼神,到对孩子吼叫,都透露出狠劲;
最后,绝望失去了灵魂,甚至站都显得空洞,一个因为爱而逐渐走向疯狂的女人,一步步丰满生动。
如何控制这种追求的节奏?
电影多次使用交叉剪辑。
就像两辆高速跑车互相追逐。
你以为他们几次并驾齐驱。
结果呢?
拉远一看,他们总是只离并驾齐驱差一点。
悬疑感除了速度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密度。
细节的丰满决定了真相暴露后的冲击。
误杀埋下了太多的细节。
例如,多视角叙事。
如何渲染一个简单的误杀带来的严重后果?
注意搬运尸体的一段。
大信息点。
Sir说三个镜头,每个镜头的安排都是导演严格计算的。
首先,谭卓搬运尸体。
她拿着手推车,裹上棉布,悄悄地把尸体推出院子。
推到院门时,车被卡住了。
镜头瞬间切一特写——
尸体的手露了出来。
这时,特写没有切掉,而是停顿了一下,专注于手指。
动没动?
不重要。
这种停顿本身就留下了悬念。
男孩到底死不死?
然后,镜头快速切换。
这一次,到了高处——
家里的小女儿安安在屋顶上目睹了这一切。
这一镜子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此时的悬念是:
她到底看不见?
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个镜头挥之不去,悬念升级:
她到底会招吗?
没完。
最后一镜,又把问题转移到了一家之主李维杰身上。
他一个人在坟墓边抽烟。
但男孩已经被妻子埋在棺材里了。
这一次,他在犹豫什么?
挖还是埋?
就这样,悬念在平平无奇的搬运中悄然积累。
什么是好的悬疑?
不是结局反转,不是线索爆炸。
它的表面必须平静。
所有的草蛇灰线,都像虫子一样悄悄地爬遍你的全身。
醒来的那一刻,你早已沦陷,你只能沉醉。
情感
电影的所有技巧和铺垫最终都会归功于情感。
误杀的情感基础是什么?
孩子。
孩子对父母平等。
但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善恶是不同的。
这是一个极不平衡的等式。
但在这个等式背后,有更多的问题。
注意误杀的英文片名:
sheep without a sheepherd。
失去牧羊人的羊。
电影逐一拆解。
谁是羊?
在影片中,羊一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在李维杰沉车的湖边,在牧羊人的驱赶下,一群羊走过。
羊见证了他逃避犯罪的第一步。
他看着它,似乎看到了彼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第二次,李伟杰怒踢来找麻烦的警察。
愤怒,警察掏枪,在老板的制止下,子弹射向了一只独行的替罪羊。
枪口下,李维杰的生命,就像羊一样,由警察即兴决定。
第三次是女儿回学校。
第一次被问及,也是全家被锁定嫌疑的开始。
在她被带走的课堂上,她正在谈论羊的食物链。
最后一次,Sir没有剧透,羊成了李维杰成功掩盖杀人罪的关键。
羊,出现在李维杰一家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上。
见证他们所有的无力、恐惧和对爱的反击。
谁是牧羊人?
管理这些羊群的警察。
但。
当这些原本应该对羊负责的牧羊人成为施暴者和独裁者时。
必然会遭受反噬。
误杀的情感生猛——
它不仅列出了食物链般的残酷世界,也展现了每个人在失去亲人时咬人的本能。
尤其肖央。
超越了他的表演Sir的预料。
李维杰是整部电影中压力最大的角色。
一步错,埋葬全家。
但是他是怎么演的呢?
他几乎一路憋着劲。
在家人面前放松,在警察面前开玩笑,在危险面前承认懦弱。
他不紧张吗?
绝不。
相反,这正是他肩负着千斤重担,甚至是家庭生活的表现。
他知道。
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咧嘴笑……
对警察来说,这是一个缺陷;
对家人来说,就是露怯。
你们都应该记住李维杰的台词:
我能做的就是站在你面前
为什么我们会被这句话感动?
因为它背后的意思是——
无论敌人,后果再严重,来势再危险……
如果我去这里,我就不会让步。
而这些激烈的对抗,生猛的表达。
最后,都变成了反问。
英文片名还有另一层含义。
——乌合之众。
谁是乌合之众?
所有人。
对。
每一个认为世界上有牧羊人的人最终都会变成羊。
无辜的平民只是李维杰证据链中的一种工具。
最后,他们成了暴动的发起者。
影片结尾,意义深长。
呼应开场,电影再次瞄准了监狱里的李维杰。
他准备越狱。
但请注意,谁帮他越狱了?
——帮他作证的同伴。
还记得他曾经引用过《肖申克救赎》中的台词吗?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
关键是关不住吗?
不。
是“鸟”。
只有变成鸟,我们才能飞出禁锢的高墙。
这是《误杀》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层自省——
抵制以爱为名的伤害,揭穿以权力为名的欺凌。
我们需要变得凶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