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父亲,有55个孩子。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纠结的父亲,两个废弃的王子,在他死前没有公开继承人。后来,四个王子银珍成为雍正皇帝,其余的王子除了十三个兄弟银祥好死,参与夺冠没有好结局。
这是因为胤祥与胤祯亲密吗?
其实这只是因素之一。
尹祥14岁时,生母张佳氏去世,后来由尹珍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尹祥比胤祯小8岁,比胤祯大2岁。也许,这种阴错阳差的安排早就把他和胤祯的命运联系起来了,从此两人形影不离。此外,这种亲密的手足之情,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甚至可以说,胤祥的人生得失、喜与悲、荣与损、起起落落都与他的哥哥胤祯息息相关。
早年,胤祥深受康熙的喜爱。当时,胤祥和胤祯是法海的学生,一起学习了10年。后来两兄弟才学好,和法海执教有很大关系。法海是康熙叔叔佟国纲的次子,是当时满人中少有的博学之人,23岁考中进士,可进出南书房,是康熙的文学词臣。胤祥13岁时,他和康熙一起去参陵,这是他第一次离京。后来他开了四次南巡,在诸王子中次数最多。康熙离京巡幸时,也多次带他。
从教育和让胤祥陪驾左右,都隐约可见康熙对少年胤祥是有意培养的。
那康熙为什么这么看重胤祥呢?
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胤祥小时候和兄弟们一起侍从皇帝。然而,因为他太矮,看不见他的父亲。于是,胤祥躺在地上,嗅着他的轨迹,表达了他对父亲的钦佩和敬意。
不在乎这个描述有没有夸张,但是尹祥待人真的很醇厚,符合康熙对孩子的要求。但不知何故,康熙第一次废王子时,尹祥被牵连。于是,给后人的感觉是:尹祥不受皇帝欢迎。尹祥惹皇帝不开心吗?他总是站在胤祯的队伍里,很低调。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当然,我们不能把康熙想象成一个普通的民间父亲。权力通常比父亲的爱让皇帝更有成就感。但谁知道皇帝从来没有想过,希望他的儿子能帮助下一个皇帝呢?然而,他的儿子们太雄心勃勃了,皇帝隐藏了他的思想,让他周围的人不知道他更喜欢谁。
由此可见,康熙培养儿子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他需要一个储君,也需要帮助储君。
看到雍正上位后,胤祥尽了最大努力,仿佛在报答胤祯的恩情。但当时胤祥被康熙冷落了十几年。对于一个曾经备受关注的王子来说,这件事在他心中的落差只会让他更清楚什么是政治。对此,有人感慨胤祥的生活,生母早逝,两个同胞早逝,身边只有一个兄弟。
事实上,在尹祥的一生中,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康熙故意训练的。特别是后期的忽视,不重用,不封官,感觉忘记了尹祥的存在。然而,这种治疗更像是在磨练尹祥的意志。虽然尹祥在康熙时期的处境并不顺利,但它为他在雍正时期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帝任命尹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从经济到军事,甚至是外国传教士。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十多年的训练,你怎么会有这样的能力呢?特别是尹祥对雍正的死心塌地,不是多年的生活,而是那些年的遗忘,让尹祥生活得更现实。
后人一般用唐迪深情来形容这种君臣之间没有差距。仔细想想,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父亲康熙。如果我不太了解儿子的气质,怎么能培养出这样一个能干忠诚的雍正大臣?
可以看出,在江山和家庭的选择上,更负责任的皇帝会选择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而不是他最喜欢的王子。康熙一生做出了这么多正确的选择。虽然他很自私,但他知道谁应该是他儿子的国王和大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尹翔只是皇权的陪衬。
早年的各种待遇看似恩宠,只是能力和性格的锤炼。时机到了,就把你冷落在一边,然后冷冷地看着你怎么处理。若此沉沦,对皇室的影响也不大,若成为气候,他日就是国家的栋梁。而胤祥成了后者,只是身体不强壮。如果康熙不喜欢他,康熙会时不时地问他腿上的疮。康熙虽然心里很希望兄弟恭弟谦,但他也知道性格太纯洁不适合当皇帝。
也许,这是康熙的决定。既然你不能成为皇帝,你就应该成为一名大臣。当然,你必须先磨平你的脾气。因此,康熙可能为尹祥的一生设定了道路。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祖实录》·康熙四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