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贝壳金融记者今天获悉,深圳已完成1052家企业清理整改,包括开源信用调查(深圳)有限公司等87家企业取消,121家企业变更名称或经营范围,深圳消费者音乐信用调查服务有限公司等889家企业列入异常经营名单。
今年以来,央行、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许多地方的金融监管部门对信用调查修复企业进行了清理和整改,并发布了风险提示,以防止更多的金融消费者相信信用调查修复而被欺骗。此外,据《北京新闻》贝壳金融记者独家报道,最近,监管机构也在制定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指导,旨在加强执法合作。通过各级监管机构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沟通合作,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联系,逐步完善工作报告、案件线索转移、信息数据共享、联合检查监督。
信用调查不能通过花钱来修复,甚至在法律法规中 没有信用修复的概念。这些机构被称为代理权利保护,但实际上寻求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所谓的信用调查修复陷阱常规较多,修复不会导致信用调查污点影响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多地剑指征信修复 数千家相关企业被整顿
近年来,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为旗帜的专业人士层出不穷。他们声称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客户快速修复或抹去不良信用记录,而客户则要支付高额代理费。然而,大多数打算以这种方式修复信用记录的人不仅没有修复信用记录,而且被欺骗。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布《关于开展征信修复混乱专项治理百日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组织全国征信修复混乱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深圳、湖北、四川、广东、河北、云南、贵州等地先后提示或通知辖区内征信修复整改情况,要求有关机构限期整改,并通知整改进度。
深圳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4月15日起,深圳成立了征信修复混乱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联合发布了专项治理工作计划。调查深圳涉及征信字样的企业是否从事征信业务,是否开展征信修复业务,是否进行虚假宣传。截至2022年6月底,专项行动清理整顿取得显著成效,对143家经营范围有征信修复字样的企业实现全面清理。
专项工作组对深圳联合征信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重点关注机构进行了梳理调查,开展了统一调查。据上述人士介绍,涉嫌非法从事征信修复的企业已联合开展两次征信行动。开源征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联合征信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已被刑事立案。同时,截至2022年8月10日,虚假广告、话题讨论、有害信息链接457条,包括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征信铲单、逾期删除、不良信用记录清除等关键词,非法账号58个,社区43个。
此外,四川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省已完成对1305家工商登记信息中含有征信和商业广告中含有征信修复企业的调查。根据央行成都分行披露的数据,截至5月19日,四川省共清理了598家可疑企业,包括指导27家企业完成注销,145家企业调整工商信息,152家非法企业被列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单,274家企业被移送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查处。
5月底前,湖北省推进了458家相关企业的处理,包括注销54家、变更名称或经营范围208家、列入异常经营名单196家、清理非法广告670多家。荆州、十堰、黄冈、孝感、潜江、天门、仙桃等7个市州已完成信用调查字样的机构清理工作目标。
征信修复黑产愈演愈烈 警方查处了多起信用修复造假案件
谎称可以修复信用的机构,往往会以提供信用调查修复服务计划为借口,收取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高代理费,然后教唆信息主体编造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进行投诉。
近日,厦门某银行配合厦门警方成功查获伪造、使用司法机关公文、公章案件。严于2017年9月13日在银行申请贷款,还款期间有逾期记录。为了消除个人信用调查报告中的逾期记录,严咨询了所谓的信用调查修复公司,然后向贷款银行提供了加盖法院和派出所公章的民事调解书和报告收据,谎称其个人信息被他人窃取,申请贷款逾期,要求删除逾期记录。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巧合的是,赣州的肖还向贷款银行提供了公安局和拘留中心公章的拘留通知书和无罪释放书,以消除个人信用报告中的逾期记录,谎称被公安机关误抓,要求删除逾期记录。成都的虎伪造并使用了加盖社区公章的疫情隔离证明,旨在证明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不愿意逾期。他要求一家银行删除虎某人信用调查中的逾期记录。最后,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上述两人未能如愿修复信用。
通过向银行提供伪造文件来修复信用调查,不仅不可能成功更改信用调查信息,而且还可能因涉嫌非法而进一步产生不良信用调查。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贷款、信用卡使用记录等已纳入征信范围。如果消费者相信代理权利保护组织或个人煽动,采取暂停或拒绝还款等行为,可能会因逾期信用记录不良而损害个人信用,对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就业的后续申请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轻信这些信用修复机构也可能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
一些银行从业人员表示,修复个人信息需要信息主体提供重要的敏感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号码、联系方式等。有时,这些信用调查修复机构会切断不诚实的人与被投诉机构之间的联系渠道。为了最大化利益,他们将向下游黑人生产出售个人信息。因此,不诚实的人不仅面临财务和信用空缺,还可能存在信息泄露、非法销售甚至网络欺诈等各种个人和财产风险。
不良征信保存期为5年 珍惜征信才是王道
如何解决不良信用调查?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不良的信用记录不会跟随生活,所以与其盲目相信所谓的信用调查修复机构,不如尽快重建个人信用记录。
根据《信用调查行业管理条例》,信用调查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为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5年以上的,应当删除。这意味着不良的信用记录通常只伴随金融消费者5年。
央行业务管理部此前也发布了提醒,社会个人信用调查可以修复是虚假宣传,本质是利用公众删除不良信用记录,承诺删除不良信息,收取高服务费后失去联系,不仅不能删除显示不良信用记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恶意使用、泄露、销售个人信息等风险。
此外,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之前发布的风险提示中指出,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时,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主张民事权益。消费者未能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纠纷的,可以向行业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消费者仍不能解决的,可以根据合同约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仲裁或者诉讼。
此外,警方还建议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无论是向信用调查机构和其他信息提供商,还是向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调查中心提出信用调查异议。目前,所有信用调查法规和文件制度都没有信用调查修复的概念。不要相信虚假的网络宣传,误入欺诈陷阱。因此,所有声称合规、收费的信用调查修复都是欺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