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隋文帝定都长安开创“开皇之治”,而隋炀帝迁都洛阳就马上天下大乱直到隋灭亡
古今中外迁都的背后都有政治的考量。
杨广迁都,并不是拍脑瓜的决定。隋朝的疆域是四百多年来最大的版图,取一个更靠近中心的首都无可厚非,极大的节省治理成本。
关中的关陇集团也让杨广很是不爽,是迁都是削弱这些贵族最有效的方法。
事实证明杨广操之过急了,隋末各地的起义叛乱背后都有关陇贵族的影子。山东那些门阀高门也对杨广有意见,加入了关陇贵族一方。隋室失败是注定了。
这问题也太牵强了吧,隋炀帝并没有迁都,只是营建了个东都洛阳,他玩的是倆京。
隋文帝能有开皇之治,是因为他的治国理政的政策正确,而隋炀帝的亡国却是因为他太爱折腾了,做了14年皇帝,却上马了开运河,造东都,巡塞外,征朝鲜。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推翻他,假如隋炀帝只上马建东都洛阳一个工程,隋朝再传个倆代五代都不是问题。
谢谢邀请!
小编个人觉得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无论是隋文帝定都长安,还是隋炀帝迁都洛阳都不是王朝兴衰的根本原因。
一.隋文帝的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创者,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华大地重新走向了统一,民心所向的和平曙光终于到来。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爱民的皇帝之一。隋朝虽然只存在了三十七年,但是隋文帝治下的开皇之治却长达二十多年,这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大隋国力蒸蒸日上。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隋朝的都城长安在民生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长安自汉代以来就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隋文帝从北周王朝手中接过权柄时,长安这座城市依然保持着稳当政局的重要作用。
二.隋炀帝的迁都洛阳
同秦朝一样,隋朝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二世而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要主要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隋炀帝严重透支民力所导致的。无论是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还是营建东都洛阳,这些事情本身并没有错,甚至还是利在千秋和极具长远战略眼光的举措。
错就错在隋炀帝没有顾及到当时的民生疾苦,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做成的事情,隋炀帝却奢望短时间内完成。不堪重负的百姓终于揭竿而起,隋朝也最终亡于内乱,走了秦朝的老路!熊孩子杨广最终还是败光了老爹隋文帝二十余年所积累的家底。正所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由此可见,隋文帝的定都长安和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本身都可以是利国利民之举,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隋文帝为政举措得当,考虑民生疾苦成就了一番千古功业,而隋炀帝残暴不仁,实行苛政导致了王朝的分崩离析!
定都,不是随便定的,与地理格局及其运数有关,中国南,中,北三条龙脉,南金陵,中长安,北北平最得气,历史上,疆域数处虽曾立过都,大多都出的小朝廷,这是地理格局决定的,而对应天宫大格局的紫薇星局长安是唯一,其它地方地理环境都不具备这种大都格局,这种格局不是人力能及的,紫薇星局是一个特殊的格局。
关于陕西河南或者西安与洛阳的建都问题,从张仪张良司马迁,到北宋李刚明代胡子褀清代顾祖禹等先贤,都有深刻见解。我们只看看顾祖禹如何分析。顾祖禹在他的巨著《读史方舆记要》说:
陕西居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陕西之在天下也,犹人之头项也!
河南古所称四战之地。当取天下之日,河南所在必争;及天下既定,而守在河南,则岌岌焉有必亡之勢矣。
周之东也,以河南而衰;汉之东也,以河南而北;拓跋魏之南也,以河南而喪乱。朱温篡窃于汴梁,延及五季,皆以河南为归重之地。以宋太祖之雄略而不能改其辙也,从而都汴,都汴而肩背之虑,实在河北,识者早已忧之矣。女真之季也,惧蒙古之逼,乃迁于汴,迁汴未已,又迁于蔡,始为亡宋之资,终为自弊之地。当其亡宋之日,岂料其祸之亦于此哉。
其实原因很简单。
隋朝丞相重用胡人宇文化及,说明文化上认同自己为胡人,那么就更应该是胡人政权。
隋文帝杨坚,是北周将军,属于篡位朝代,得国不正,也不符合汉人传统文化。
因此隋朝才会在短短五十年不到的时间中,人心尽失而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