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国志同体的史书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晋书》:《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
《三国志》到底是国别体史书还是纪传体史书
《三国志》肯定是国别体史书,根据其改编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主要记录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国别体”史书的历史由来,请看: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国别体史书,即分国记载史事的史书。《国语》共21篇,即:《周语》3篇、《鲁语》2篇、《齐语》1篇、《晋语》9篇、《郑语》1篇、《楚语》2篇、《吴语》1篇、《越语》2篇,共7万余字。它记载了8个国家的史事,时间上起西周的周穆王,下迄战国初期的鲁悼公(约公元前967年~前453年),共500多年。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自然就能明白《三国志》为什么是“国别体”史书了!下面咱们聊聊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
《国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记言为主,它往往通过一些人物的言论(如对话和辩论等)来反映历史事件。像周厉王的暴虐无道和越王勾践发愤雪耻、最后打败吴国等史实,都是通过谈话方式表达出来的,说理充分,人物性格也很鲜明。
《国语》和以《春秋》为纲而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在内容上可以互相补充,故后人将《国语》和《左传》看做姐妹篇,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国语》首创了国别史的体例,保存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和上古史的重要书籍。
史书三国志什么时候修改过
三国志是在元末明初被罗贯中改编成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在北宋时期的1003年,宋真宗咸平6年有史学界王朝修改过。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魏书》、私撰的《魏略》、官修的《吴书》,三书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自行采集。
陈寿前半生在蜀汉度过,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单独流传。
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混淆,北宋王朝在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