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传奇中阿兰是谁
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中,江夏镇的阿兰确实是刘八女养的间谍,是刻意安排到老十三胤祥身边的眼线。
但在《雍正王朝》剧集中,这个人物设定进行了重新演绎,并在后期成了老十三胤祥身边最重要的人。
阿兰跟老十三胤祥的首次相遇发生在江夏镇,并在不久后进京找到老十三胤祥府上求救,从而掀起了刑部冤案大戏。随后阿兰留在了府上,在热河狩猎之后,随着老十三胤祥被圈禁,而阿兰也如偿所愿,跟老十三胤祥爬上了床单。
咋一看,阿兰的行为合情合理,并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跟在老十三胤祥身边,直到他去世,俩人的爱情也成为了剧中少有修成正果,且被人祝福的一对
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的亲信李卫,到底有多么狡猾,如何躲避步步杀机
李卫算不上狡猾,更准确的说李卫情商高又绝对忠诚所以他一直得到雍正最大的信任。如果要说狡猾八阿哥胤禩的种种行为才称得上狡猾,他为了扳倒太子最开始以大阿哥胤禔为挡箭牌,只要有太子胤礽的不好行为就透露给大阿哥胤禔让他去和胤礽争斗。通过诱审肖国兴的方式想要将太子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李卫之所以避开了步步杀机
第一,他绝对忠诚
第二,心怀感恩
第三,情商高,办事灵活
第四,定位清楚
李卫从11岁还是小乞丐的时候就被雍正选中跟在身边办事,当时李卫就翠儿的英勇举动和能说会道的嘴皮子给雍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卫在雍正潜邸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雍正从“万永当铺”得到《百官行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扮演家境落寞的太原公子哥,典当财务,丝毫没有漏出破绽,可以说办事能力十分出色。这件事后,李卫抛头露面如果被八阿哥胤禩识破,必然落下把柄,所以他借着四阿哥胤禛想要监视年羹尧的想法,顺水推舟与翠儿偷情后,离开了雍亲王府。
在监视年羹尧期间,李卫也是尽心尽力,向雍正汇报年羹尧的一举一动。雍正得以更好的把握年羹尧这个定时炸弹,让其为自己服务,成为后来登基的重要助力。李卫没读过书,一心向着百姓,跟随年羹尧外出不到十年就从一个无名奴才成为四品粮道,除了四阿哥胤禛提拔,他的忠心和办事能力也是不得不强调的。邬思道在坎儿死后曾对李卫说
李卫确实也一直这样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李忠四爷”,也不会撇下四品高官面子,下轿亲自步行去拜见四阿哥胤禛。李卫一直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四阿哥胤禛耳目,是他的心腹,他要做的就是绝对的忠心,不是年羹尧和隆科多的首鼠两端。
李卫对雍正的感情很微妙,表面君臣,实际情同父子,《雍正王朝》整部剧中只有李卫一个人能够像家人一样和雍正一起面对面吃饭,充满和谐和温馨。即使雍正的亲儿子都没有这样的让人感觉舒服,五阿哥弘昼多了一些胆怯,四阿哥多了一些君臣,三阿哥多了一些猜疑。即使是和雍正关系密切的老十三胤祥到后边也多了一分退让。唯有李卫他像家人一样关心雍正,甚至几次落泪,这是雍正最优秀的三个儿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认为李卫并不是狡猾,而是自始至终都保持初心不变而已!
因为这样的人,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朝着自己开始定的那个目标前进就行!
出自《庄子·渔父》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就非常适合李卫这个人!
因为他始终明白自己想要啥,中途也没有因为自己身份地位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诚意和初心,获得了雍正的信任,破解了雍正对其的杀心!
李卫,本身是一个乞丐出身。他心里明白自己能够有今天不容易,这需要感激一个人,那就是雍正!
做人要感恩,对雍正最好的感恩就是要做到言听计从。同时李卫也不是一个笨人,他明白没有能力的白痴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百毒不侵的!
李卫和高福都是雍亲王府的家奴,雍亲王胤禛对他们有救命之恩。起初,两个人仅仅负责一些日常工作,根本无法执行秘密任务。在雍正王朝中,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利用自己的工作关系,绘制了一套百官行述,记载了很多京官们的秘密。雍亲王胤禛命令四川提督年羹尧千里奔袭江夏镇,获得了当铺的当票。但是京城的那家当铺属于老八胤祀的产业,为了获得百官行述,雍亲王胤禛起初命令高福前往,但没有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卫冒充富家公子,利用各种问题成功的获得了百官行述。
经过这次事件,李卫和高福卷入了皇子们的斗争。对于他们这些家奴来说,风险非常大。因此,李卫选择了金蝉脱壳。在此之前,雍亲王胤禛对年羹尧的忠诚已经产生了怀疑。谋士邬思道建议派人监视年羹尧,而且派去的人必须靠得住。作为雍亲王的小厮,李卫很有可能听到了雍亲王和邬思道的谈话。因此,李卫上演了一出苦肉计。李卫和王府的女仆小翠关系非常好。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李卫和小翠在花园中约会,正好被总管太监高无庸发现。这一切太巧合了,很有可能是李卫故意制造的。
雍亲王府的规矩非常严格,下人违反了规矩,当然不能继续留在王府。但李卫的罪过并不是很大,根本不至于从重处罚。与此同时,胤祥、邬思道、年羹尧都在为李卫求情。最终,李卫带着小翠离开的王府,前往四川担任了一名知县。经过一番运作,李卫离开了京城的漩涡。此后无论发生任何事情,李卫都可以置身事外。李卫自己虽然非常狡猾,但是应该想不出这样的办法,他应该得到了邬思道的真传。邬思道曾经给了李卫两个建议,第一,对雍亲王胤禛保持绝对的忠诚,这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第二就是不要过多的介入机密事件,这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雍亲王胤禛成为雍正皇帝以后,邬思道离开的京城,没有投靠声势滔天的年羹尧,当时,年羹尧已经担任了抚远大将军,指挥20多万军队。邬思道投靠了陕西布政使李卫,由此可见,邬思道对李卫的能力非常认可,认为投靠李卫才是最合适的。在处理年羹尧的问题上,也能看出李卫的狡猾。年羹尧平定了青海蒙古贵族的叛乱,但是自身出现了狂傲自大的情况,对各地的总督、巡抚也敢呼来喝去。各地的官员对年羹尧非常不满,雍正皇帝最终对年羹尧忍无可忍,撤销了年羹尧的一切官职。
此时,众多的官员都上书要求斩杀年羹尧。当时,李卫已经担任了两江总督。李卫的态度非常重要,那么,李卫做了什么呢?李卫建议斩杀年羹尧,其实,这个建议对雍正皇帝并没有好处,李卫完全是为了自保。年羹尧已经是墙倒众人推,即使李卫上奏也救不了年羹尧。在这个时候,李卫根本不敢与整个官场为敌,他只能上书要求杀掉年羹尧。通过这个举动,可以洗干净自己与年羹尧的关系。不得不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卫在为人处世方面确实狡猾,这种狡猾是很多读书人不具备的。例如李卫的同行河南巡抚田文镜,就没有这样的能力。
李卫不是狡猾,而是世故,早期作为一个市井泼皮,他品尝了底层人的心酸和困苦,很早便懂得察言观色,也知道进退有度,与其说这是一种聪明不如说这是一种无法选择的生存方式。这样的人更懂上层人需要的东西,也知道如何明哲保身,在无情的时候要有一点温情,年羹尧死的时候就能看的出来。在大家仕途顺利的时候,他反而能主动露出自己的小癖好主动告诉雍正我也是不完美之人,有了把柄有了破绽,作为皇帝肯定更放心。在皇帝作为孤家寡人的时候,他又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心疼皇帝的动情,这一点不是心腹是表现不出来的。在朝廷官员面前又能表现出铁面无私的真情,在科考案发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在大牢里拳打吕留良表达出自己小混混的知心知情,皇帝表面骂了他,但是内心是十分高兴的。所以李卫这种人没有多少学识,他运用的都是作为一个人需要体现的人性和性情。是个牛人!